竹溪新闻网讯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作为一名民政干部,一名共产党员,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组织安排,结队帮扶8户贫困户。这里,要给大家讲述的是我和贫困户张才东之间的故事。
张才东,县河镇安家沟村一组村民。2016年冬天里的一天,在安家沟村主任的带领下,我第一次走进他的家门,刚到院坝,就看见一个满脸通红、嘴里叨叨着什么的中年男子在那里手舞足蹈,村主任说:“又喝醉了,这是一户老到村上去‘闹事’的村民”。我心里一沉:“这就是我要结对的贫困户?”我跨进家门,家里是新盖的三间砖房,简单的粉刷,看样子家庭条件还不是太差,女主人正在做饭,黑黑瘦瘦的,人看起来不是很精神。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我觉的我“点子真低”,帮扶这样一户天天醉酒,经常闹事的贫困户,我内心本能的抗拒,跟这样一个正值中年、不求上进、胡搅蛮缠的人,我根本无法和他正常交流,心里直打起了退堂鼓。但是,既然局党组安排下来了,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张才东的家就在安家沟村委会后面的山项上,从村委会去他家抄近走小路大概也要1个多小时,每次去他家对我来说都是一次艰难的考验,除了那条小路非常难走外,到他家去核查信息、制定帮扶规划那更是难上加难。我和驻村干部问种的有啥子?他答:“啥子都没有种!”养的有啥子?他答:“啥子都没有养!”有什么打算?他答:“过一天是一天……”然后我们就在他的骂声中结束一次次走访。后来,感觉女主人邵华比他容易沟通一些,每次去就尽量不“招惹”张才东了,帮邵华干一些家务活,拉拉家常,经过多次和邵华的交流得知,张家前两年因盖房欠了债,现在女儿出嫁又离婚了,小儿子正在上大学,邵华常年多病干不了重活,张才东以前也不是这样,就近几年突然爱喝酒爱骂人,可能是家里负担大没挣到钱压力大导致的,慢慢的我对张才东的看法也有所改变,我觉的他虽然爱喝酒骂人但对妻子邵华还不错,他虽然对生活没有什么规划,不求上进,但还是一心想将儿子培养成才,他并不是那种扶不起来的懒汉,后来我和驻村干部又多次做邵华的思想工作,让她劝张才东外出务工,因为安家沟村产业较少,要想养活一家老小,想要致富,光靠种几亩地是远远达不到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2017年3月份,我又一次来到张家,没见到张才东,女主人邵华说他到江苏去找事做了,当时我心里就轻松了一截,张家致富的日子终于有望了!张才东出门后,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妻子邵华,邵华身体不好又是一人在家,有个三病两痛的都没人知道,为了使张才东能安心在外务工,我加了邵华的微信,除了每月的例行走访外,每隔几天都会在微信上和邵华视频询问其身体状况,2019年7月,邵华病情加重,我立即帮她联系了一家医院让她住院治疗,考虑到精准扶贫报销后的自付费用较高,我与驻村工作队沟通,又通过民政临时救助解决了部分费用。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张才东在外务工的收入也还不错,除了供儿子上学的花费外,家里慢慢有了积蓄,每次和他通电话都能感受到他按捺不住的喜悦!2020年4月7日,今年疫情好转后第一次入户走访,我来到张才东家,因受疫情的影响,张才东还没有出门务工,正在家里剥花生的他见到我连忙起身笑着说:“快坐快坐,我去给你倒一杯我才摘的新茶!”捧着手里飘着清香味的茶杯,看着以前杂乱的家现在干净整洁,我打心底里觉得自己每次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总算没有白费功夫,在交谈中他还主动拿出手机让儿子给他拍了自结对帮扶他家以来和我的第一张合影照片。脱贫攻坚这条路上有情绪,有烦恼,有无奈,也有收获,也让我以前许多想法和观念发生碰撞,投身脱贫攻坚,我用自己的微薄力量来改变别人,同时也改变了自我。我坚信,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就一定能翻过那座“高山”。(故事作者刘丛梅,系县民政局在县河镇安家沟村的帮扶干部)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