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因机构改革,自2017年7月起,我的扶贫工作点由丰溪镇下坝村调整到兵营镇赵家河村,调整后的结对帮扶任务是4户贫困户。与他们交往三年以来,从戒备到熟悉、从拒绝到配合,我尝遍了酸甜苦辣,也收获了亲情般的理解信任。
我和他们相处的这三年,亲眼见证了这四户家庭脱贫脱困,通过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创业等途径增加了经济收入,日子逐渐越过越好。回顾和他们相处的点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他们交谈时他们感恩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的情形。
陈三华75岁,身体较差,妻子患有长期慢性病,说话出气都喘的厉害,老俩口在家养猪养鸡,种点农作物和蔬菜自给自足,大儿子和小儿子都在省外务工,收入尚可。因他们家离村委会较近,我每次入户时都是先去看他们,最开始两位老人对我比较淡漠,对我宣讲的政策和帮他们做的生产生活上的规划也不置可否。随着交往的增加,我会定期和他们在外务工的儿子们沟通,告诉两位老人近期的身体状况,也会根据两位老人的需求和我自身的经济情况给他们带点药品、送点衣物和零食。小儿子陈愿去年在镇上买了一套住房,今年初,趁疫情被困在家期间将房子进行了装修,3月底他又买了材料,将父母住的老房子进行了简装,刷了白墙,吊了白色屋顶。4月入户时,看到两位老人喜气盈盈的笑脸,我打心眼里替这家人感到高兴!
赵贵兵一家6口人,他57岁、妻子56岁,和儿子赵奎一家、女儿赵永敏一起在江苏省无锡市务工。赵大哥夫妻和儿子在工厂工作,收入不错,赵永敏从事美容业多年,收入高、懂生活。因为他们长年在外,我在他们家只见过赵大哥夫妻俩一次,平时都是靠电话和微信联系。我去他家入户时,偶尔会在门前拍张照片,传给他们看看老家的房子和门口的小菜园,慰藉一下乡愁,节日里会像朋友一样相互问候。这一家人乘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用勤劳致富的双手在外地打拼,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祝福他们!
帅克珍大姐是一位单亲母亲,和儿子相依为命。帅姐的儿子冯磊2014年入伍在部队服役,2017年底复员后,经历了学驾照、开小吃店、结婚、生儿子等一系列的人生大事。2019年下半年,冯磊经过慎重考虑,转让了小吃店,到广州创业,现在在一家货运公司从事货运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颇丰,帅姐和儿媳在家里照顾年幼的小孙子。这个光荣的军属之家,用奉献、坚守和勤奋,很好地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向他们致敬!
张和清家庭3口人,俩夫妻都是80岁的高龄老人,户口和大儿子张云山在一起,轮流在3个儿子家每家住一年,所以我入户时每年在不同的儿子家进行的。张和清和老伴身体较好,生活都能自理,张和清还能下地种些蔬菜,老伴能养鸡喂猪,每次去看他们,都有一种“和善之家”的感触。大儿子张云山离异,患有大病,落实了低保,但他身体康复后,一直在村镇打临工挣钱,今年4月经人介绍,张云山去了武当山一个修路的工地务工,月工资4000元。我并不担忧俩位老人老无所养,因为他们享受了国家的养老补助,三个儿子都很勤劳,儿媳们也很孝顺贤惠,只愿俩位老人家身体健康,张云山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挣些钱,以后他做不动了,手里有点积蓄,又有低保政策扶持,也不至于老无所依。
三年来,我和我的包保户们打成一片,为他们制定帮扶计划,引导他们落实计划,还用冬买棉衣夏添单衣、有病买药、过年慰问等等这样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弥补自己帮扶能力上的不足。我自己也从最初的怕入户、怕遭白眼、怕做不好,到盼入户、主动交流、因户制宜想办法出主意。欣慰地看到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一是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要想日子越过越红火,必须依靠勤劳的双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每一次收获之前都需要洒下辛苦的汗水;二是我们在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时,要加强引导,耐心沟通,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后,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能争取理解、支持,让他们知晓政策,理解政策,抓住机会享受政策。只有把帮扶对象当亲人对待,他才会同样待你,只有真心帮扶才能换来贫困群众的真心对待,扶贫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我和我的包保户们,在精准扶贫的攻坚路上,历经了风雨,也见到了彩虹,我们一同成长、一起见证。(故事作者邹秀萍,系县文化和旅游局在兵营镇赵家河村的帮扶干部 。)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