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扶贫故事 | “穷亲戚”的嬗变

时间:2020-05-14 08:39:55      字体:  打印  播放

360截图20200514083505109

故事作者毛鸿全(图右),系竹溪县民政局在中峰镇樟扒沟村的帮扶干部。

竹溪新闻网讯   2016年,我带着组织上的重托和贫困户的期盼,与中峰镇樟扒沟村三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寿莲结上“穷亲”。刚去她家“走亲戚”,说实话,她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没有知心朋友、动嘴说话就哭泣、总是抱怨别人、所有事情对她都不公平、有仇富仇官仇社会的心态……。

360截图20200514083541623

在多次走访座谈中,我得知她的家庭的确有些“特殊”。1952年出生的张寿莲患有多种疾病,十年前丈夫突患疾病去世,长期孤苦伶仃的“守家”;1982年出生的儿子刘义金高中毕业后就在外“漂泊”,现已老大不小了,仍未“脱单”;丈夫去世时落下“半拉子工程”的一层砖混房屋,在后期的建设中欠下一笔外债……面对这位“苦命亲戚”,我一时也不知所措,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帮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经过多次走访调查,与该户成员“拉家常”,终于找到了一点儿“下手”的门道:通过与自己的朋友联系,帮助刘义金找到相对稳定的务工单位,让其静下神、安下心、沉下身,老老实实进工厂打工挣钱;我多次自掏腰包,为她购买生活物资,解决她日常生活困难问题;主动帮助张寿莲向民政部门申请,争取500元临时救助资金,支持治疗疾病;引导张寿莲把田地租给别人种,自己在安心治病的同时,多养几只鸡,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在村里打点零工,挣点零花钱。

360截图20200514083607429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多措并举帮扶下,加上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张寿莲一家终于摆脱贫困,走向美好生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7年底,已经脱贫的张寿莲家又因其子刘义金患病,家庭经济受到重创而返贫,这下可急坏了我这个帮扶人。在积极帮助刘义金筹钱治愈疾病后,鼓励他到江苏工厂务工,总算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收入虽不算太好,但自给有余,还可补贴家用。面对张寿莲的两间天穿地漏房屋,我感到很困惑。经过深思熟虑,我找到村委会干部,为其纳入农村老旧房屋改造,新建了坡屋顶,解决了房屋漏雨问题。随后,动员张寿莲已出嫁的女儿帮一点、儿子刘义金筹一点、向亲戚朋友借一点,把室内毛坯房进行了简短装修,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观。

为解决彻底脱贫问题,我结合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最后一个“兜底保障脱贫一批”的要求,积极向村、镇和民政部门申请,及时把张寿莲纳入了农村低保,解决了她生活无保障的“心头大患”。疾病得到了救治、困难得到了帮助、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活得到了保障,2018年底,该户总算又脱贫了,我也如释重负。可就在2019年,“穷亲戚”又遇上了“麻烦事”。因破旧的厕所已成危房,我建议张寿莲拆除重建,一是把这个“摇摇欲坠”且与美丽乡村不相适应的土墙厕所拆除重建;二是按照目前卫生厕所设计,并把浴室建在一起,这样既卫生、方便,有实惠、美观。我的建议得到她全家的认可,也很快付诸行动。可是,在拆除重建时,遭到邻居百般阻拦,村委会和国土部门叫停后,张寿莲四处上访,造成不良影响。我多次出面调解,并积极与镇村干部和国土部门干部沟通,彻底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纠纷。目前,张寿莲建厕工程得以复工。

360截图20200514083646500

已脱贫,需巩固,脱贫攻坚尚需努力;扶上马,送一程,帮扶工作仍在路上。近五年的扶贫,我与这门“穷亲戚”结下深厚友谊,是她给我上了一课“党员干部如何接地气的真帮实干”,我也改变了她家的面貌、尤其是改变了她“扭曲”的心态、“憋屈”的生活,同时也让她重新认识党和政府真心为民的赤诚之心。通过结对帮扶,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当一名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基层干部不容易。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