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扶贫故事 | 五年如一日,只愿换得“顺风雨”

时间:2020-05-13 09:04:49      字体:  打印  播放

mmexport1582446035215

故事作者姚鹏飞(图左),系竹溪县融媒体中心驻兵营镇顺风雨村第一书记

敢担当,挑重担  接受组织安排赴“一线”

顺风雨村位于兵营镇东南部,距离县城60多公里,是竹溪县典型的偏远山区贫困村。

2016年2月,我被派驻到兵营镇顺风雨村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工作,担任扶贫工作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走访贫困户-讲解政策2

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我的内心激动又忐忑。一方面,脱贫攻坚是党和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能够亲身投入到这份伟大的事业是一份光荣,但扛起这份责任,也意味着我们要更加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去做好这份工作,缺少农村工作经历的自己能否胜任?另一方面,父母年龄都已六十多岁了,而且身体不好,自己又新婚不久,要离家长期扎根到农村,家人们是否能够理解支持?

迟疑之际,身为老教师的父亲说了一句“你是党员”。短短几个字,道出了父亲想说的所有话;短短几个字,也像是小小秤砣,称出了个人与社会、小家与大家的重量。就这样我毅然走上了驻村扶贫之路。

一晃我在顺风雨村驻村帮扶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五年来,我始终不忘初心,一步一步带领着大家走向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急民所急,解民所困  一串串脚印建立鱼水情

农村工作直面群众,想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没有任何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察实情、干实事这一条路。

初到村里,任重道远。当时因道路崎岖、交通闭塞、农户增收渠道少、缺资金、缺技术、病残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全村贫困发生率达70%以上。村民居住环境差、出行难、“三留守”人员多更是普遍现象。

工作千头万绪,冷静思考分析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抓住“逐户调查分析、逐户解决”这一条,才能找到扶贫工作的突破口。于是,张开嘴、迈出腿,“入户走访”开启了我的扶贫之路。

雪雨天走在扶贫路上2

“李忠清六十多了,家中两个人,养了三头牛,一头猪,茶园两亩”、“陈龙兵家中三个人,他在青海务工,他妻子身体不是很好,在家养了一头猪,十几只鸡”……现如今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我能清楚的掌握。

从初来乍到时的陌生,到如今户户知晓的熟悉;从以前的“村上不知道从哪来的一名干部”,到现在的“有事儿找姚书记”。这都是我脚踏实地一步步、一户户,反复走访、反复摸排,并以实际解决成效,换来的村民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强基础,壮产业   顺风雨村迎来顺风雨

顺风雨村幅员面积8.12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268户827人,耕地面积1239亩,水田330亩,山场面积1569亩。山高地瘠,农作物种植分散,难成规模,收益不高,再加上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久而久之荒废较多,老百姓只能守着地却无心也无力耕种。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使自己手中的闲地也能带来收益,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我思来想去,认为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渠道,才能牵住全村脱贫致富的牛鼻子,而且这些年正逢竹溪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把握时机至关重要。

360截图20200513090353907

经过与村“两委”商议,流转土地建菌棚,发展食用菌,成为村里一项重要的致富途经。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如今全村食用菌年上棒已达15万余棒。荒废的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村民自己的荷包鼓了,还能带动其他人通过采收香菇增收,这一举三得的显著效果让村中百姓喜笑颜开。

不仅仅是香菇产业,通过和村“两委”还不断实地查看,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制定了“精准扶贫+产业+旅游”同步推进的发展模式,现已发展茶园基地700余亩、黄花基地50余亩、苗木基地200亩、生猪养殖3700余头,并对村内旅游产业有序推进。通过能人带动的方式,先后成立了智强养殖专业合作社、顺风雨农民专业合作社、佳宝春合作社和群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村179户685人,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务工,实现了照顾家庭、务工增收两不误。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驻村后我发现,10年前修建的村级公路已破旧不堪,多处通车、行人都出现了问题,交通不便已是制约对当地经济发展、货物流通的大难题。在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争取、多方协商中,2019年顺风雨村终于完成23.1公里通户水泥路,村级8公里5.5米主干路已完成硬化,实现全村水泥路全部硬化,结束了顺风雨村多少年来交通不便的难题。

不仅如此,驻村以来,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整体部署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先后实施了125户366人易地搬迁、26户71人危房改造。实施5处安全饮水管网铺设,从此让群众吃上了自来水、干净水、放心水。争取了太阳能路灯81盏,大垃圾桶80个、小垃圾桶108个、垃圾清运车1台,从此让村容村貌变得成美更亮。

遗憾在心,责任在肩

只愿个人的失去能换来全村的顺利脱贫

每每想到家人,特别是2019年母亲突然过世,让我内心总觉得愧对家人。这么多年来,母亲为了这个家庭付出了太多。她身体不好,还要帮着照顾我那出生不久的小女儿。

走访贫困户-讲解政策1

但当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我深知越是最后越是来不得半点马虎,面对当前的驻村帮扶工作实际,我也只能忍受着对家人的愧疚。

如今顺风雨村已顺利脱贫出列,但我和我的扶贫工作队仍然坚守在顺风雨村,我们仍一如既往的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继续抓好脱贫成效的巩固,确保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