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全媒体实习记者 刘巧玉)晴朗湛蓝的天空,苍翠挺拔的林木,连绵起伏的群山,绿化舒适的乡村庭院,相得益彰的远近景致……一步一景,美不胜收,这正是泉溪镇推进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泉溪紧密结合镇情实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兴镇,将绿色发展与精准灭荒、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全力将泉溪镇打造成南山中心重镇,生态养生驿站。
绿满泉溪
杨树、竹柳、常青树……兴界路沿线,路道两旁的绿色净收眼底。兴界公路全长136公里,是我县贯穿南北,连接重庆市、陕西省的省级公路。
乡村绿满山,城中绿满园。泉溪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意识不断提升,造林灭荒力度不减。作为百里景廊建设的“攻坚战”,兴界路景廊沿线自太坪到石板河等7个村道路两侧的荒山荒地、稀疏林地进行了绿化美化。兴界路沿线景观带是泉溪镇大力推进“百里景廊”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镇利用春秋造林之时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庭院绿化、河道绿化,先后栽植各类绿化树木30余万株。截至目前,全镇植被覆盖率达93.36%,森林覆盖率为89.68%,活立木蓄积超过18.23万立方米,林地总面积30.65万亩,精准灭荒面积2000余亩。
全域旅游
如果说贵妃池、观音山、石板河、太极谷、凤凰湖......是支撑泉溪泉溪镇发展基础的众多明珠,那么“全域旅游”就是一根串珠的总线。近年来泉溪镇立足自身良好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在兴界路沿线建成了石庙子、泉源、双桥铺、石板河等景廊驿站。形成了“一线串珠”的生态文化风景线。
该镇以打造石板河3A级风景区为重点,着力开发推介贵妃池、观音山、石板河、太极谷、凤凰湖等5个景区30多个景点。游客在观赏游玩的同时,还可品尝到蒸盆、高山土豆、高山腊肉、高山土鸡、高山羊肉、等纯正农家菜,以及弥猴桃、山板栗、核桃等果珍。建成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特色农村大院、廊桥文化墙等......旅游和文化的碰撞,深化了乡村旅游延展力。
从自然景观的绚丽到民俗风情的淳朴再到人文景观的厚重,主题色彩的变幻衡量出泉溪镇全域旅游层层递进,瑰丽多姿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验。
富民增收
日前,在泉溪镇泉源村盈天蔬菜专业合作社门口聚集了300多名社员,虽然寒风刺骨,却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原来是合作社正在举行年终分红大会,社员们现场“分刮”了20余万元的年终盈入分配“红包”。
“加入合作社才有这样的分红,以前想都不敢想。”拿到红利的李大爷笑着说道。据了解,该合作社辐射泉溪镇11个村,入社社员426户,其中贫困社员293户。2018年合作社共实现销售收入960余万元,实现盈利50多万元,当地贫困户直接受益。这是该镇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发展高山蔬菜、食用菌等新兴绿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一重大实践。
去年以来,泉溪镇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精准扶贫为抓手,产业增收为重点,在稳固发展洋芋、魔芋、烟叶、核桃、猕猴桃、茶叶等传统种植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高山蔬菜、食用菌等适宜高山发展的新兴产业,坚持主导产业与百花齐放并举,形成以“一菜一菌两芋”为主导产业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确保了人人有事做,户户有产业、村村有品牌,实现了产业增收到村到户,百姓吃上了“生态饭”。在全镇形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科学发展新局面。
下一步,泉溪镇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群众参与机制,让更多贫困群众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镇农舍就是美丽乡村,泉溪镇的好风景成为了脱贫致富路上的好“钱景”!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