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竹溪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8%,植被覆盖率达83.9%;是全国生态气候最佳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氧吧”、“华中绿肺”。竹溪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以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为契机,依托境内谷竹高速、水天路、兴界路三条交通干线,大力实施“百里绿廊、百里果廊、百里景廊”建设,夯实生态基础,挖掘生态潜力、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百里三廊”,是县委县政府顺应绿色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践行“两山”理论的有益探索,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建设“百里三廊”,国家有政策、现实有基础、群众有期盼,具备天时、地利、人合的有利条件。
如今,“百里绿廊”景色怡人,生态良好,“百里果廊”花果飘香,产业兴旺,“百里景廊”功能完备,宜居宜游。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百里三廊”已成为竹溪一道亮丽风景,“百里三廊”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走廊、经济走廊、旅游走廊。
全面推进“三廊”建设提档升级,打造“百里三廊”升级版,要紧紧咬定规划目标不动摇。通过林木管护、增绿补色,把谷竹高速沿线建设成为色彩丰富、自然和谐、生态唯美的“百里绿廊”;通过开发资源、打造景点,把兴界路沿线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宜居宜游、人文集美的“百里景廊”;通过种树兴果、培植产业,把水向路沿线建设成为林茂果香、山水相宜、产业谐美的“百里果廊”。
打造“百里三廊”升级版,要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保护与开发、建设与管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绿廊”、“景廊”、“果廊”只是相对的功能定位,建设的侧重点不同,事实上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绿中蕴景,景中藏果,果中泛绿,在体现“绿”“景”“果”主题的同时,要兼顾体现协调配套;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建设与管理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要在突出生态效益的同时,注重产生经济效益,发挥社会效益,实现效益的多赢。
“廊”要有廊的形态和样子。何以成“廊”,体现的是数量、体现的是密度、体现的是规模、体现的是三条干道的全覆盖。夹道皆绿、满眼皆果、移步皆景,量的积累催生质的变化,有了规模就有了效果。
要把生态旅游与“三廊”建设深度融合。谷竹、水向、兴界“一横两纵”交通干线穿越竹溪南北,基本覆盖全县版土。实施“三廊建设+全域旅游”,推进农旅、林旅、水旅、茶旅、养旅、文旅等多旅融合,打造观光、体验、休闲、养生、旅居目的地,互为条件,互为促进。
深入推进“百里三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大员上阵,进一步搞好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配套相关政策措施;相关乡镇要发挥主体作用,县直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作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建、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