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绿色发展之路:乡村“蝶变”——县河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时间:2019-01-24 08:50:07      字体:  打印  播放

乡村“蝶变”

——县河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时下,走进县河镇,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新建的村民文化广场上人们惬意享受冬日的暖阳,宽敞平整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富裕、美丽、舒适、整洁已经成为县河镇美丽乡村的“代名词”。

640.webp

近年来,该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村民钱包“鼓”起来

室外寒风凛冽,食用菌大棚内温暖如春,一朵朵香菇撑着褐色的小伞,煞是喜人。在一旁的车间里,菇农们正忙着采摘香菇、装箱,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640.webp (1)

过去的先裕村,贫困发生率达到36.2%。村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几乎为零,村民们耕地种粮谋生存,靠天吃饭。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村里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带动先裕村11户农户承包了近5万菌棒,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参与领养菌棒或基地务工增收。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上,效益翻倍,钱包也“鼓”起来了。

640.webp (2)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让农民越来越有“奔头”,但这仅仅是该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先后管护改造茶园、核桃等新老产业基地11200亩;新建高效茶园、中药材、魔芋等基地3100亩;食用菌产业平稳发展,预计可完成400万棒。并将新建生漆基地2000亩、山桐子基地3000亩,现已开工建设。此外,新发展了4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建成14个扶贫车间、51个扶贫作坊。通过扶贫车间辐射带动就业近500人,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

 

人居环境“靓”起来

走进县河镇小田坝村,一条条道路宽阔、干净,一座座庭院整洁、靓丽,在一旁的村民文化广场上,寒风中依旧能看见村民在广场上漫步。天蓝、山绿、水清......村民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640.webp (4)

小田坝村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小田坝村民居高低不齐,巷道都是土路,自从建设美好乡村后,原来的‘脏乱差’变成现在干净整洁,房前屋后都亮堂了。”村民李大姐笑着说道。如今,小田坝村“颜值”飙升,“颜值”飙升的背后是该镇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

640.webp (3)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镇规划的180.3公里通村达院到户公路已建设完工,镇内长达4.7公里主动脉公路马楸路已全线开工建设,其他路段正有序进行规划设计、路面扩宽、提档设计等。全镇先后共实施68处饮水工程,22个村均实现了饮水安全,备受关注的集镇饮水工程正紧张规划施工中。该镇在建设集中安置点、公共设施建设、安幼养老、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乡风文明“美”起来

美丽乡村不仅要让乡村有“颜值”,还要有“气质”。

近几年,县河镇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重点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在全镇农村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通过引导教育村民自觉抵制攀比操办、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同步推进乡村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乡村矛盾纠纷,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640.webp (5)

在县河镇六合村,有这样一户人家,只要一提及,当地人无不夸赞。多年来曾照成一家,和睦温馨,尊老爱幼,与邻里团结融洽,以“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形象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一提起老曾,大家都说好。老曾被评为‘十星级文明示范户’这件事村里人都晓得,我们就把他的事迹为例子在各个村传扬,为村民群众作榜样立示范,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慈孝家风深入人心。”六合村村支书说道。

不仅如此,该镇还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慈孝之星”等系列创评、移风易俗知识宣传教育、道德讲堂等以点带面,以好家风好家训带出了好乡风好民风,推进文明乡风在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

640.webp (6)

百姓鼓了钱包,长了精神,充实了自我......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之美、产业之美、人文之美让县河镇焕发出多彩魅力!2019年,一个安居乐业、富裕文明的县河镇正朝着我们阔步走来!刘巧玉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