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青山绿水,物华天宝,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绿色是竹溪的底色、竹溪的本色、竹溪的特色。良好的生态,是竹溪最显著的特征,最响亮的名片,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实践,从县情实际出发,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坚持生态立县战略,致力于“绿色崛起”,着力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坚韧不拔地为大地披绿增翠,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竹溪这片绿色沃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沐浴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机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推动“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的实践中,务实创新,积极作为,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绿色华章。
守好“绿水青山”才能收获“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赋予竹溪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一方山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追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问责制度,保护好一草一木,保护好一石一景,保护好自然景观,保护好河滩湿地,真正守好山头、管住斧头、护好源头,尽量少开山、不占河、少毁林,让青山常驻,绿水常流。
要继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把增绿扩绿、改善生态作为永恒追求,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精准实施灭荒、持续推进“百里三廊”建设,深入实施 “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不间断地增加生态总量,全域推进污染防治,厚植绿色生态优势,让青山更青,绿水更绿。
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切实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多赢之路,不断显现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成果,让老百姓在绿色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红利。
“金山银山”,产业是靠山、是引领。要紧紧抓住产业建设这个关键,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根本取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优势。按照“全域化规划、全景区建设、全行业融合、全时空打造、全民性参与”的总体布局,围绕“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定位,打响“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品牌,做强全域康养旅居业,着力打造旅游休闲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好“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黄连之乡”“中国魔芋之乡”“中国生漆之乡”国字招牌,加快茶叶、中药材、魔芋、生漆等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深化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围绕“绿色主导、低碳高效、转型提升、创新驱动、集约集群”的发展思路,突出农产品加工和高端水资源开发,着力打造“百亿农产品加工和百亿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生态工业实力。
产业发展,科技是支撑、政策是保障、创新是动力。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选准项目,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画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绿色接力”永远在路上。要在“绿”字上下功夫、出实招,在“特”字上做文章,创品牌。要立足资源、面向市场,立足实际、紧盯需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科技投入,配套激励政策,强化人才保障,激发要素活力,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创优投资兴业的环境空间,为产业发展增强源头活水。
坚持绿色发展,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六城联创”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行动,大力开展系列绿色创建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社会环境,提高城乡公共文明指数,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生态家园。
绿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竹溪的绿色,传递历史的底气,鼓舞未来的信心,彰显奋进的豪情。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用绿色铺就发展之路,让山水流金淌银,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谱写竹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