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隐秘的事情也会败露”
——二论余世明在全县干部警示教育大会讲话精神
县委书记余世明在2018年12月25日召开的全县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告诫全县党员、干部,再隐秘的事情也会败露,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都在党纪国法的监督之下,干了违纪违法的事情,迟早会“东窗事发”,不要心存侥幸,不要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有违纪违法的事实,这个痕迹就会永远存在。
腐败是社会阴暗和丑陋面目的反映,具有反社会的性质,与社会进步、健康力量相对立,是人类社会必须消除的逆流。它的本质自私而心理脆弱,所以,怕公开,怕暴光,怕揭露,几乎是一切腐败分子的共同心理。表现在行为方式上,往往隐秘行事,特别是与经济利益相关的腐败行为,多采取幕后活动方式进行。
腐败实质上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剥削和践踏,人民群众对它看在眼里,恨在心头。腐败也最畏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广泛参入反腐败,腐败现象便能得到有效遏制,直至控制到最低程度。
腐败除了畏惧民众,还畏惧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制度。腐败主体既有贪婪、顽固的本性,又有欺软怕硬的本性,一旦触碰到党和国家权威,便会坐立不安,闻风丧胆。
虽然在腐败与反腐败的猫捉老鼠游戏中,双方对战的技能版本总是在不断地升级变化,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态势一直没有改变,正义始终压制着邪气。如腐败行为中,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好处”的“软腐败”;由直接受贿演变为以为“企业解困”、“扶持企业促进发展”、“改革代价”等为借口的遮掩方式,即“权力期权化”交易,过程十分隐蔽,搞所谓的“大智慧”、“高智能”腐败,企图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但是,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是反复印证着一个铁的事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能照见所有的邪恶;党纪国法构筑起来的道道防火墙,让腐败分子永远难以逾越;我们党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不会让任何搞了腐败的人有任何藏身之所。“打虎”、“猎狐”、“拍蝇”一系列凌厉行动,战果辉煌,始终保持着“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做到了有案必查,有贪必惩。还是那句老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县委书记余世明的告诫可谓用心良苦、语重心长。本来我们都来自人民,是立志为人民服务、报效国家社会的,切不可半途而废,违背初衷。一旦失足,痕迹永远留存,证据不再受你控制,劣迹将被搜查,罪责早晚要受追究。败露前惶惶不可终日,败露后身败名裂,父母妻儿一起因你蒙羞遭罪。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