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聚焦“扶贫日”:——记县广播电视台驻中峰镇 樟扒沟村工作队员李杰

时间:2018-10-19 08:41:53      字体:  打印  播放

12

编者按:为迎接“10·17全国扶贫日”的到来,《今日竹溪》、竹溪新闻网特开设“精准扶贫 携手同行 2018年‘扶贫日’宣传专栏”,报道我县精准扶贫中涌现出的优秀帮扶典型,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助力全面小康。


党徽亮起来   群众富起来

——记县广播电视台驻中峰镇樟扒沟村工作队员李杰


中峰镇樟扒沟村地处我国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原本贫穷的面貌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的推进而被改写。“自从村里来了工作队,真的年年不一样了”这是樟扒沟村乡亲们聊天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两年前,樟扒沟村还和许多“贫、空、破、弱、散”贫困村一样,两委班子缺乏战斗力,村庄缺乏活力,村穷留不住人。年轻有能力的人都奔向了外面,留下的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残、幼人群,整个村庄如一潭死水。

为了改变这一面貌,县广播电视台驻村工作队进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

 

将心比心融入群众  脚步探寻村情民意 

2016年,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李杰,带领驻村工作队正式进驻中峰镇樟扒沟村。驻村前几个月,工作队每天清晨七点就准时到村入户,逐户进行走访。与农户拉家常、询冷暖,看住房、算钱粮、讲政策、说发展。百来天时间,工作队员访遍了全村8个组203户人家。窄窄的村道田坎上,留下了工作队员的串串脚印;厚厚的工作日志上,记录了樟扒沟村每家每户的情况。这为樟扒沟村精准扶贫数据梳理统计、动态管理、民主评议、建档立卡提供了第一手可靠资料。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访,一路记。走访群众是工作队的必修课程、基本科目。工作队把所见、所听、所想写在工作日志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力所能及地帮他们解决问题。看起来都是一桩桩小事,但是樟扒沟村的老百姓却都记在了心里。人民群众是最讲感情的,只要工作队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他们永远都会记得。

情况明了,底子清了,信息准了,思想也统一了。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围绕建强村级组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经济、助力贫困农户脱贫等方面工作,理清了思路,确立了目标,谋划了路径。

 

凝聚共识建强组织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精准扶贫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切实”,其中一个切实就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在驻村的几年里,工作队一直把建好班子、夯牢根基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着力点。

针对农村党员年纪偏大、学习少的情况,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每月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学习,办好樟扒沟干群流动讲习所,组织党员学习,每月定期召集培训,人人参与讲党课。并有针对性的组织党员到每个村民小组召开场院会、田间地头会,向群众宣讲政策。

老龄党员发挥余热,担任起了义务调解员和监管员,积极调解邻里矛盾,动员参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一时间,在樟扒沟村到处都能看到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而忙碌的党员们,他们胸前的党徽也格外的闪亮。

第一书记带头,村两委班子率先垂范,党员们凝成了一股绳,基层堡垒就更加稳固。由驻村工作队主导,与村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商议制定的“两水一鸡”(水藕、水稻种植和土杂鸡养殖)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后,广大党员带头围绕产业发挥自己的应尽之责,力求发展增收产业多措并举,稳中有升,为实现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产业发展中,樟扒沟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党建促脱贫模式,确保贫困户能通过参与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三年来,工作队为樟扒沟村培养了2名村级后备干部,2名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变强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为樟扒沟村脱贫出列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心一意求发展  党徽闪耀助脱贫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本。工作队脱产驻村帮扶,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以水藕、水稻种植和土杂鸡养殖为主的“两水一鸡”产业带动整村脱贫的规划迅速在全村展开。

樟扒沟村的刘仁合外出打拼多年,是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工作队“三顾茅庐”请他回乡创业,帮助他以本村独有的“克马石”命名注册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支持他流转本村水田,连片开发种植融观赏性、食用性、保健性于一体的彩藕。在刘仁合资金紧张时,为鼓励其发展信心和干劲,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李杰私人垫钱帮他买设备、买包装,帮他建设加工车间。现如今,刘仁合已在樟扒沟村发展连片彩藕种植示范基地300亩,建成彩藕深加工扶贫车间一个。合作社开发注册了“克马石”商标的泡椒藕带、荷叶茶、袋泡茶、莲米莲芯等五个系列、十多个品种的生态饮品和食品。

截至今年6月底,参与该项产业发展的贫困户达到70户210人,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0%。今年预计每户最低增收三千元,最高达两万五千元。今年7月1日,刘仁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红色头雁,了却了他多年的夙愿。这也是工作队在扶贫攻坚中树立的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标杆。

在稳步发展水藕、水稻产业的同时,工作队又和村两委一道,依托在本村销售鸡苗的外地客商郑云,选购优质土鸡苗,提供防疫技术,保证市场销售,一次性为樟扒沟村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价值近5万元的土鸡苗。通过发展土杂鸡,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规模养殖户年增收一至二万元。

2018年,新发展了高山经济林间套天麻、魔芋基地,由贫困户领办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辐射带动了其他贫困户,全村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建设率达100%,实现产业带动全覆盖。

产业链的拓展延伸,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兴盛。夏秋两季,到樟扒沟村赏荷花、品贡米、尝土鸡的游客一茬接着一茬,“荷花客栈”农家乐的特色“荷花宴”供不应求,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农特产品深加工等一批服务业更加红火。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这些樟扒沟村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链,真正撑起了农户的钱袋子。

近三年来,县广播电视台驻村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共为樟扒沟村累计争取资金项目1000多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集体公益事业、产业发展、卫生环境整治、房屋外形改造等建设;帮助村委会购置了6万元办公设备;为贫困户购买了2万多元生活生产物资;新建农业专业合作社3个;硬化5米宽水泥路2.5公里,8个村民小组9.7公里的通组达院道路全部水泥硬化;修缮改扩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行了美化绿化亮化;新建了社区民政便民服务中心、农村老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农村幸福院各1个。

2018年,樟扒沟村脱贫重点项目逐步建成投入使用。“克马石”文化广场已全部建成,“克马石”合作社“荷叶茶”系列产品已顺利上市销售,荷花客栈正式投入营业。全村房屋外形改造已完成150户,小农水灌溉全覆盖,六至八组达标自来水已完成水窖建设。灌装水厂场地平整已完成,生产车间图纸设计全部完成并进入施工阶段。

现如今的樟扒沟村环境优美,村庄整洁,基础设施完善,人民群众收入日益增长,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指数都是逐年攀升,“以农促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悄然形成。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