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车间里工人师傅忙碌不停,“中秋节快到了,大家一定抢抓时间,加紧生产,”8月30日,竹溪泓星月饼厂老板一边检查产品质量,一边叮嘱工人师傅。
今年35岁的李强,出生于竹溪县丰溪镇朝阳村,这个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特困村。在他小时候,父亲就患有食道癌疾病,常年治疗,家中负债累累,日子苦不堪言。家中有兄妹三人,实在难以维持生计了,母亲只能将最小的妹妹寄养在山西的亲戚家。
16岁,李强刚初中毕业就辍学去了武汉,拜在黎红新老师傅门下学做糕点。6年的时间边打工边学习烘焙技术,工厂每月给他的200元补贴,李强全部寄回家供弟妹读书。2005年,李强同师傅黎红新一起回乡过中秋,路过月饼铺时发现很多人在排队,师徒二人也买了几个。令人惊喜的是,老家传统的月饼比月饼厂的豪华月饼实惠而且更美味,这种味道更像是李强小时候吃月饼的味道。
李强萌发了回乡创办月饼厂的念头。2006年,22岁的李强和师傅选择了在家乡竹溪县租厂创业。可家乡还是贫困县,不少乡亲还都是维持最简单的生活,很多人没有多余的钱购买月饼这种“奢侈品”。筹措创业资金也让李强伤破了脑筋。亲朋好友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在艰难的情况下,还要这么拼?
机器做出的月饼固然精致,可机械拌料失掉了原有的果味香,变成了“乱攒的配方”。 手工拌料繁琐、时间较长,但可以保证馅料中的五仁君原材料完全不受损坏,保留住原有的果仁香。李强选择了采用手工与现代工艺结合的做法,并注册了“泓星”商标。
“泓星”月饼上市后很快走俏市场。可在这期间,李强花光了所有积蓄。在这段艰辛的日子里,师傅黎红新病逝,月饼上所有的事务全都落在了这个28岁小伙子身上。
一手抓生产,一手跑销售的局面,持续了太长时间。巨额的债务和艰苦的生活让这个不满30岁的小伙不堪重负。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忽略掉了家庭,跟随他多年的女友离他而去。
李强没有放弃,他坚持“简约而不简单、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2年就还清了所有债务。2016年竹溪县推进农村电商,迅速走俏国内市场。日订单量过万,总经营面积已达到5000多平,满负荷生产能力达到30万枚。
看着刚出炉的月饼,李强介绍说:“现在各种月饼包装精美,很多已失去了月饼本身的价值 ,我们这个价格相当便宜,一个月饼就卖2元多一点,与商场超市卖的盒装月饼不同的是, 我们这是全手工制作的月饼,并没有太过华丽的包装,每5个月饼排成一列,用精美包装包严实,既环保又方便携带,这就是手工月饼的特色 “虽然包装精美的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等占领月饼市场半壁江山,但是它们月饼是机器压制出来的,泓星纯手工制作的月饼独特之处是皮薄馅多,色、香、味俱佳,这一点的是机制月饼是无法达到的,我们还是占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他还创新了绿茶酥饼、芝麻饼等新品。2017年,李强设立了扶贫车间,优先安置贫困家庭,带领乡亲一同脱贫致富,当年就吸纳32名留守妇女。
沈金香家住水坪镇塔儿湾村5组,其丈夫2年前在建筑工地受重伤至肋骨断,在家静养至今,其母亲60多岁,因患有风湿、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常年住院吃药,家里三个孩子最大的才14岁。她家除了4亩茶园外,并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如今,沈金香在李强的“泓星”月饼上班,每个月可以领到2500元工资。
“月饼每年只能在中秋节前后才俏销,一年生产时间只有3个多月时间,目前,我正在研发一种只要食材以竹溪大山产的花生、芝麻、核桃为主的点心,上市后,可以常年生产既可以帮助乡亲们销售土特产,而且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到厂里就业,”李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付延峰)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