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记者 郭元江)山生水,水生电,电生万物。
溪水河畔,偏头山簏,一个拥有737名干部职工、年发电量7000万度、实现收入2600万元、上缴税费450万元的明星企业就座落在这美丽的溪城之中,他就是竹溪县水电公司。
自1999年7月成立以来,公司一步步走向成熟。目前拥有9座电站、一个水库管理所,总装机容量为22730千瓦,其中上省网电站5座(石庙子、太平、太平二级、秦坪、杨家河电站),装机19300千瓦;上县网电站4座(太河、杨家扒、洞沟河、东风电站),装机3430千瓦。2017年,该公司累计发电8046万度,实现收入2993万元,上缴税收469万元,创历史之最。
炼“水”之殇
竹溪是山的故乡,水的摇篮,三千平方公里的大山褶皱中,分布着大小河流191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0万千瓦。正是水能资源转化为水电产业,使县水电公司经历一场炼“水”之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一水滤多遍,水源变财源,综合开发利用,水电带动水利水产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大水电产业建设,一座座电站拔地而起,矗立青山绿水之间,如同一颗颗明珠熠熠生辉。曾经滚滚东去的河水,化作强大的电流,造福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2010年,县水电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面对的是一个毫无生气、万事待兴的水电企业。原有机械设备老化,多数使用年限达到二、三十年,生产技术落后、劳动强度过大,好似一条禁锢的绳索;同时,以前承担着创收重任的汇湾电站,因县内产业结构调整转让,经营收入大幅减少等种种困难,生存举步维艰,重重羁绊,发展谈何容易?
炼“水”之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县水电公司一班人直面困局、奋力突围,开启一条“炼”水之路。
转变思维打牢基础。组建经理办公会,形成“唯有思维转变,才有生存转机”的共识。利用年度生产会等场合,讲历史、说前景,号召全体水电人发扬吃苦耐劳的传统精神,树立信心、提振精神、不等不靠、艰苦创业,促使企业生产经营趋向规范,各项工作步入正常轨道,为公司健康发展、迈向优质水电企业奠定了基础。
抓好党建促进和谐。坚持政治引领,围绕党建抓好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促进健康发展。公司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积极争创“双十星”,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旗帜,关键时期与困难面前,党组织凝聚人心、党员冲锋陷阵,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重视安全保持稳定。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强化日常安全监督。按照行业规范要求,深入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管理,先后完成石庙子电站和太平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计划完成其它发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准,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上争项目创造效益。依托国家政策支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先后完成秦坪电站、太平电站、杨家河电站增效扩容项目,完成太河电站、石庙子电站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完成杨家扒电站、洞沟河电站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并配合水务部门实施了石庙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固定资产增加了7000余万元,增容5600千瓦装机,年增发电量1000万千瓦时,年增收300余万元,增加税收60余万元,企业经营效益实现稳中向好。
努力减轻债务负担。依靠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运用政府投资平台,利用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充分化解银行贷款,负债率由原来的300%下降至20%,实现了以最低成本化解历史债务的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压缩开支,最大程度减少内耗,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前进步伐。
强化科技提升产能。持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针对机组设备陈旧、专业人才匮乏、科技含量低下,全面进行技术革新。一方面与生产厂家深入沟通,引进相适应的新型机组,提高设备利用率,提升产能效益。另一方面依靠科研院校及生产厂家对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实地参观学习,形成科技创新意识和传帮带效应,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队伍,彻底改变过去遇到技术难题,老师傅不出马、青年人搞不定的状况。
炼“水”之梦
进入新时代,迎来新希望,竹溪水电人信心满怀,斗志昂扬,决心以更坚实的步伐、更努力的拼搏,再圆一个炼“水”之梦。
如果说水是竹溪人的资本,山就是竹溪人的骄傲。一座座青山蕴涵了无尽的水源,一条条溪流汇聚成奔腾的河水,再化作一丝丝电流,为千家万户带去光明与希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不仅是竹溪人的愿望,更是竹溪水电人的使命。结合竹溪县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机遇,县水电公司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环保功能,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创建“绿色电站”,让每一座山披上绿装、每一滴水透着明净、每一座电站成为绿色明珠,助力地方实现绿色崛起。“用3-5年时间,通过实施“15315”计划,将竹溪打造成‘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去年全县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的这一目标,使全县人民为之振奋,也令竹溪水电人欢欣鼓舞。企业决心以绿色生态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融合水、路、景、林、园、亭等要素,使电站变驿站、库区变景区,成为旅游线路节点和美丽乡村看点,通过建设集蓄水、发电、观光、游玩、娱乐、吃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电站,助推全县全域旅游发展。
在国家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水电产业将走向何方?竹溪水电人早已成竹在胸、蓝图绘就,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新上1-2个可行项目,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后劲、增添动力。同时,紧随国家能源改革,结合本地自然优势,整合利用厂房、土地、设备等有效资源,开发光伏发电,形成以水能发电为主,以光能发电为辅的互补优势,变“传统水电”为“智慧水电”,造福全县人民,奉献社会发展。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面对未来,不屈不挠的竹溪水电人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发扬奋斗精神,忠诚履行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局面,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竹溪而努力奋斗!
本文刊发20180820期《今日竹溪》(点击链接查看http://jrzx.zxxww.com/20180820/index.asp)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