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精准扶贫一线的报告
——竹溪县人大办公室精准扶贫工作记略
在竹溪县的广大乡村,战斗着一支又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他们来自县直各部办委局,是扶贫攻坚战役第一线的指挥员、战斗员。他们经年累月,栉风沐雨,精心地实施着中央及省市县委的精准扶贫战略,宣传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完成着精准扶贫的既定目标,改变了贫困村的贫穷落后面貌,使得一个又一个贫困村蜕变为美丽乡村。他们中有些什么故事,又有哪些宝贵经验?带着这个课题,我们财政金融贸易研究组的五位老同志,初夏时节,走进了竹溪县人大办公室扶贫点——龙坝镇朱家坡村。
如今,行走在朱家坡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入组入户,新改造的房屋和新建的小洋楼房拔地而起,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新建的生态河堤已经竣工,栽植的大株垂柳枝叶轻摇笑春风。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双层”设计科学规划
三年前,按照县委统一安排,2015年2月,竹溪县人大办结对帮扶龙坝镇朱家坡村。
朱家坡村是龙坝镇最边远的行政村之一,全村总面积10.2平方公里,12个村民小组410户1502人,散住在一沟两岔三座大山之中。山大地阔人多贫困面大,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也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
精准扶贫的帷幕很快拉开。县人大办机关除留下值班者外,全体干部投入到摸清村情、核查真贫的工作中。到组到院到农户,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宣传政策,采取张贴公告,家访与互访相结合,听农户陈述和村组干部介绍,一户户地核对户口簿、身份证、一卡通等信息,核对农户经济收入数据,最终确定全村贫困户为184户580人,贫困率为45%。
村情、户情摸准了,面对这么大的“贫困硬骨头”,如何操作这场精准扶贫战役?
运筹帷幄,谋后而动。县人大党组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机关党组会、主任会、全体干部会先后召开了,梯次分析朱家坡的村情、户情和贫困户的致贫特情,研究朱家坡的克贫攻坚策略。大家反复论证、讨论,献计献策,一个“双层”设计两手抓的扶贫攻坚规划很快诞生。
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抓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路、居住条件等硬件建设,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建设项目,争取交通、水利水电等建设项目的优先安排,修路架桥,改建学校,维修河堤,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居住难、上学难、就医难等。与此同时,发展村级特色产业,使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通过主导产业迅速提高。
在精神建设层面:以党建为抓手,抓好村民的思想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抓住根本才能祛除穷根。强化村“两委”基层组织,建设坚强堡垒。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强化职能职责和扶贫担当。一条条、一项项地压实工作责任。人大办公室选派正科级干部朱勇出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队,长年吃住在村中,工作在农户。在抓党建中,同时抓好以文明创建为平台的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十星农户”、“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扶贫与扶志、扶思想相结合。进行经常性的政策法规和“亲、善、和”家风、乡风教育,使村民知晓党的扶贫政策,重亲情乡情,把感党恩体现在加快脱贫的进程中。
“双责”考核真情倾注
人大办公室和各专工委及小车司机,每人在朱家坡村都有3至5户的包保扶贫户。人大机关连年实行“双责”考核制。本岗本职工作一套考核标准,扶贫包保户确定到人、到户、登记公示,更有系统的考核标准。每年签订联户脱贫责任书,不脱贫不脱责,不“出列”不脱钩。包保户的春种秋收装心中,衣食住行和创收指数、油盐酱醋等大番小事,都有一套帐。各月、各季、各年的包保扶贫任务,一岗“双责”,从制度上对包保扶贫工作予以保证。
在王家湾易地搬迁扶贫新居里,县人大办主任万克非的包保户冯元方亲热地拉着万主任的手,“万主任你来了哇,我这几天正念着你呢”!象见到亲人般地拉着家常话。在老冯家,万克非看了厨房看寝室。看到万主任疑惑的眼光,冯元方连忙解释说:“天气热起来了,去年冬天你送给我的棉被太厚,我前几天只好换了床薄些的”。冯元方在2017的年已经脱贫。
人大办公室副主任张体辉包保户王传龙是个盲人,生活困难,全家三口人,张体辉帮他理脱贫计划,定脱贫项目,帮助王传龙享受国家低保、残疾护理费、粮食补贴等,安排王成龙的妻子沈桂香,在本村自来水厂打工,月收入2仟元,现在全家三口人,年收入3万元,目前已脱贫,并住进了新房。
副主任科员刘德军包保年大体残的朱世成。老朱眼盲,生活极度不便。多次做动员工作,倔犟的朱世成横竖不愿到福利院去过集体生活。对这个特殊的包保对象,刘德军大到粮油肉,小到盐酱醋,一一买齐,送到家中。驻村工作队员陈道胜,更是象对待亲人一样,定期安排老朱的生活,连提水洗菜的小事都做。
环资专工委主任周庆萍包保户靳荣礼,年大体弱行动不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包保后,象对待亲人般定期到老靳家嘘寒问暖,打扫卫生,收拾房间,买米买面送到家。
贫困户陈从益夫妻常年多病,法工委主任明扬包保后,利用双休日开着自己的私家车,送陈从益夫妻到医院系统检查身体,查明病根,其后又为其落实好医保、低保等相关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人大办机关干部先后为朱家坡村贫困户做好事、办实事500多种件(次),捐款捐物、购买学生用具价值3万多元。去年秋阴雨连绵,造成大量粮食霉烂,机关干部在设法排忧解难、减少损失的同时,慷慨解囊,捐款5200元救助受灾农户。
村支书蒋友志介绍说,人大扶贫工作队是真扶贫,扶真贫,象对亲人一样,关爱包保对象,帮助贫困户理思路、定计划、兴产业,争取早日脱贫。在村民中流传着一个又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
今年开春后,人大办机关干部把帮扶贫困户的真情厚谊,重点放在提升工作对象的文明素质上。在安排好项目建设、增收脱贫项目的同时,注重农民的文明素质脱贫,深度解决从根上脱贫,彻底脱贫问题。将党的扶贫政策、十九大报告和两会的主要精神,在群众中进行深入讲解,广泛宣传,把全村干部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凝聚为脱贫的“综合行动”。对环境卫生、公共安全、文明行为等进行综合治理,培养干净卫生、尊老爱幼、讲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把荣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入村民的心中。
“双帮”互动山乡巨变
连年来,竹溪县人大办对口扶贫朱家坡村,不辱使命,想在实处,干在要处,在龙坝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围绕精准扶贫工作体系,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个美丽乡村朱家坡正逐步揭去“面纱”,诞生在大山深处。
1、路变宽了。帮扶村两委将村内主干道4公里3.5米宽的道路建成了5米宽的水泥路,通组达院水泥路达到7.5公里。改造主干道危桥一座,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入夜,路灯耀灿明亮,朱家坡成为名符其实的深山明珠。
2、改造完善了自来水管网。全村群众吃上了安全放心水。
3、河变样了。主河道的河堤全部修建成生态河堤,清除淤塞、水泥浆砌河岸,既能防洪灾,又美化了河岸。沿河栽植大株杨柳。生态河堤与通村水泥路和太阳能路灯,构成了深山的一道亮丽风景。
4、房变美了。完成迁易扶贫“安居”工程。根据贫困户的意愿,与扶贫政策相衔接,将安居工程落实到户,居住在高山垴上的贫困户易地搬迁挪穷窝,建设6个集中安置区77套住房,集中安置77户175人。与时同时,全面改造村民的危旧老房。为彻底改变贫困面貌,通过争取项目扶持,投资560多万元,对290多家非贫困户的土墙房、危房、旧房进行改造和修缮,提档升级,美化、亮化,从整体上改观了村容村貌。
5、光伏电站建起来了。投资240万元建设了300千瓦光伏电站,使村集体经济年稳定增收17万元。
6、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工程完成了。投资60多万元建成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可统筹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有关支持政策,把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农村信息化建设,电商服务等功能充实到党群服务中心。
7、村级卫生室建起来了。投资20多万元建设村卫生室,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8、建立了信息网络。信息网络已覆盖全村90%。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贫困户受益,其他农户也从中分享到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红利,在提高贫困户脱贫信心的同时,也夯实了精准扶贫工作的群众基础。在帮扶朱家坡村进行脱贫“硬件”建设的同时,人大办扶贫工作始终把帮扶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作为帮扶的重点,与硬件建设“互动互促”,双帮双上,先后采取能人引领组建合作社、招商引资等。采取能人回归、大户带动、引进企业等措施,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发展了40亩树梅、60亩花椒、60亩洋禾姜、230亩油葵、80亩魔芋、300亩桑蚕基地,300多户村民通过土地和山林流转、资金入股合作社等形式,捆绑式共同发展,户均每年增加现金收入3000多元。今年春,新发展聚菌草100亩,建成规模为200头的梅花鹿养殖场。30万棒食用菌基地建设快、竣工快,可实现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目标。
走访中,八组易地扶贫搬迁户张大富。他家原住在高山垴上,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坐在宽敞的客厅里,张大富的妻子蔡新菊内心涌起激动之情说:“看看我们走的路和住的房,再看看我们吃的穿的好日子,常常做梦都在笑啊!党的恩情我们要记一辈子啊!”张大富前几年他左手患萎缩性肌瘤,小孩患肝母细胞瘤,都是大手术,在太和医院和县医院花了十多万元。虽然国家报销了一大半,但他家还是被病“打爬下”了。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扶贫扶志扶精神,鼓励他振作起来,充分发挥装修技术特长,乘扶贫东风走脱贫之路。夫妻俩不负众望,2016年便达到脱贫标准,获脱贫奖2000元,去年获脱贫巩固奖500元。去年冬月十九日,他搬进易地安置扶贫房,100平方米上下两层。他扬己之长,对楼上阳台进行密封式玻璃装修,房后建厨房餐厅和猪圈厕所,门前浇注了水泥地坪,安装了不锈钢围栏。到访者感慨道:这哪里是贫困户住宅?这是典型的小别墅啊!
走访调研中,了解到驻朱家坡工作队用真心真情和汗水换来朱家坡村的新变化,从2015年至2017年,朱家坡村贫困发生率已由45%下降到12%,易地搬迁扶贫建设6个集中安置点,已集中安置77户175人,基本完成易地搬迁任务。
十堰市纪委的领导、县委书记余世明等领导,在大走访和大调研活动中,多次深入到朱家坡村指导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到农户,慰问困难群众。县委书记余世明强调:要坚定脱贫信心,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沉下心来,对照考核标准,体现精准,要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大办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按照县委的要求,结合该村实际,补短板、强弱项,他们有信心和决心,咬定目标,努力实现2018年户脱贫、村出列和易地搬迁目标任务,达到平衡推进。(作者:牛章富 唐义成 胡传宝 余修勤 肖 骥 来源: 《研究通讯》)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