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至7日,中央党校 “家风家教与乡土文化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竹溪举行。会上,与会领导、专家、教授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为展示活动成果、汲取活动精华,现对部分领导、专家、教授精彩发言进行视频播放,敬请关注。
县委书记余世明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保护文化生态 推进乡村治理
——竹溪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纪略
近年来,竹溪县重拾传统家风文化,从家庭入手,组织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把家风文化、道德教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探索了用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因势利导,传根续魂。 家规家训是传承家风的纽带,我们从2012年在全县启动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走访本土姓氏大户、查阅古今名门家谱,对全县20余姓氏大户的家规族训进行探源,寻征老谱家乘30余套,组织编印了《竹溪县家规族训辑略》;开展了“探访成功人士,讲述成功与家训故事” “探访望族大户--讲述兴家与家训的故事”、“探访德高老人--讲述德行与家训的故事”活动,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重视家风家道建设。
多措并举,推陈出新。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整理修订“百家训”。根据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们汲取提炼传统家规家训的合理内容,整理修订大姓族规20余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390多个,建立“勤、孝、礼、义、德、信”为主要内容的“百家训”,形成以慈孝为道德原点的人文六德。按照“人立言、家立规、族立训、村立约”的要求,形成不同类别的“精神产品”,通过社会化运作、文明新村结对共建等途径,以书法美术作品、中堂牌匾、门庭楹联等表达形式,作为奖品赠送给农户。二是建设家风文化示范大院。结合家族史、地域文化特点,尝试打造家风建设示范大院。在敖家坝、同庆沟、大石门等新农村片区建设中,植入家规家训元素,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通过修建标识牌、喷绘文化墙、设置展示栏,让家规家训落户。全县共建成示范大院15个,家风故事展示栏、核心价值文化墙1000余处,家规牌匾入户20000多家。三是传播家风文化。运用戏剧、曲艺、诗歌、散文、楹联传颂家风家道,淳厚民风。先后创作《感恩的心》山二黄情景剧、《好人老八》音乐快板、《好人依旧》道德讲堂主题歌、《称妈》小品、《爹爹你挂墙头》传统折子戏,编排家风题材广场舞,编写家规楹联、道德春联,让家风文化进学校、进街道、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走进千家万户。
典型引领,传古育今。以乡贤典范为重点,挖掘家族先贤名人,传颂传奇故事,选树当今楷模,推崇草根英雄。在中峰挖掘了徐成楚、甘继芳、李懋儒等名人故事、梅姓探花的传奇。在龙坝探访了电影《草原枪声》作者沈凯故居,揭开了沈家“耕读传家”的历史……同时,组织开展了“好家风你我共寻、好家风你我共享、好家风你我共育”系列活动,评选了一批“竹溪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先后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入选“荆楚楷模”,典型的正能量得到弘扬,身边“草根”产生“群星效应”。
扶志聚力,脱贫攻坚。通过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勤劳致富、扶贫济困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涌现了一批创业明星和致富典型。蒋家堰镇莲花村彭寿高、水坪镇余以珊、龙坝镇陈显立等,他们都是贫困家庭出身,经过多年艰苦打拼,致富不忘乡邻,回乡领办产业,带动乡亲致富。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一大批贫困户通过家风教育,增强了自主脱贫的原生动力,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争贫困户的现象越来越少,积极创业,发家致富的人越来越多。
经过5年多的努力,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淳化了民风。家教正家风,家风带民风。通过在全县推行“姓氏家训”入院,“家风典故”进村,“家规牌匾”入户,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劝善行善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新洲镇新发村王万财年过半百,曾经是村子里的“刺头”,惹是生非,不务正业。在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中,王氏家族修订了“服从祖训,端本孝悌,不容有悖偷蔑礼之行为”等10条家训,家家户户悬挂“王氏家训”。刚开始,王万财只把“王氏家训”牌匾当作家中的一件装饰。后来,有威望的侄子王世贵,上门规劝长辈王万财“改邪归正”。如今,王万财自觉遵守家规家训,勤俭持家,而且还乐于助人,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
二是促进了和谐。在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中,我们结合农村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乡贤作用,用家规族训化解矛盾,调解邻里纠纷。用身边典型言传身教,引导乡村社会正能量。用乡规民约约束村民行为,维护社会稳定。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村扯皮闹事、打架斗殴的少了,团结友善、和睦相处的多了。损人利己的少了,热心公益的多了。人情淡漠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刑事案件越来越少、社会治安越来越好,民事民治蔚然成风。水坪镇二组青年肖祖荣,因打麻将把妻子积攒的买房钱输光了,为此,小两口闹离婚。家族老人知道后,便牵头召开家庭会,用家训批评教育了肖祖荣。后来,肖祖荣痛改前非,勤劳致富,最终挽回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三是助推了发展。竹溪多数家庭都有“勤劳有饭吃,善良保平安”的祖训,通过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弘扬勤劳致富、积德行善精神,积极发展致富项目,培育壮大了茶叶、魔芋、药材、特色养殖等一批致富产业,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与此同时,一大批创业成功人士、乡贤能人,领办产业,兴办实业,带领群众共奔小康。蒋家堰镇莲花村彭寿高,年幼时缺吃少穿,经常靠亲戚朋友、街坊邻里接济帮助。成年后经过艰苦打拼,身价过亿。2012年,他返回家乡,投资1.5亿元,流转土地12000亩,发展珍稀苗木,先后带动周边近600户农户脱贫致富。丰溪镇辽叶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有种植药材的传统。药材经销商刘采可在辽叶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黄莲、天麻等中药材种植1.5万亩,短短几年时间,辽叶村家家有致富产业,户户有银行存款,已带动100多贫困户脱贫。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