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五月,万物勃发,生机盎然。在这欣欣向荣的季节里,我们即将迎来“五.一”国际劳动节。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者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处处都闪现着光荣劳动者的身影:工地里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田间地头辛劳的农民,还有街头小巷不起眼的清洁工、修鞋工……一个身影构成一幅幸福的图画,一个姿势诠释一个成功的精彩。虽说劳动者们来自各行各业,分布各个角落,但他们用一种最质朴、最生动、最温暖的剪影,绘织出多彩的生活。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竹溪新闻网、老家网、微竹溪特推出《献礼五一·走近身边的劳动者》系列报道,记录劳动者的最美瞬间,赞美劳动者的平凡伟大,向广大劳动者点赞致敬,敬请关注!
巾帼巧手绘林海
——记竹溪县国有双竹林场林业工程师刘春玲
干林业工作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特别是林业技术工作。林业技术人员几乎每天都要面临着下乡走山路,哪怕陡峻的山坡也要攀爬过去,遍满荆棘的山路也要向前走。只有身临实地,才能了解造林地的各项立地指数。竹溪林业技术人员正是秉承林业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实干兴林务林精神,用丹青妙手描绘出竹溪美好绿色家园。
刘春玲是竹溪县国有双竹林场一名女林业工程技术人员。从省林业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林场,从事各种营造林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她以场为家,一门心思刻苦钻研林业技术;她以自己是务林人而自豪,放弃节假休息日,终日奔走在山间林道,守护山林资源的安宁;她以营林为乐,甘当绿色事业的绘图者,用她哪双巧手勾勒出片片绿林。
一张图纸,一只铅笔,一代方便面,这就是她每次外业设计调查的“必需品”。自她参加工作20年以来,每天都带着这样几件东西,已经养成了她的一种工作习惯。林业技术工作离不开整天要与林地打交道,每一块设计的造林地,都需要技术人员全面深入仔细地了解。从昔日工作过的天池垭林场到如今双竹林场千沟万壑,都留下了她深深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特别是在设计“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中,作为一名女营林技术员,要忍受着夏季的高温、酷暑,冬季的严寒、大雪,踏测每一块造林设计地,对照地形图纸,用铅笔进行仔细认真的勾绘、比对。每勾绘一个造林小班,她都要反复对照图纸,进行读图判别,生怕因自己的一次疏忽大意而导致勾绘小班的偏离,造成图与实地不相符的差错。造林施工地一般位于海拔较高,人迹稀少之地,有时为了完成一次外业作业调查,她饿了就啃方便面,喝了就饮山泉水。经过她设计的图纸没有一次出现过地与图不相符的差错,经国家、省、市、县检查验收,每一次都得到好评。
一台电脑,一套软件,一张作息时间表,这就是她林业内业工作的全部“家当”。林业外业规划设计调查结束之后,紧接着又要投入到紧张的内业工作。内业工作枯燥无味,要面对着大量的表格、数据的计算与填写。随着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要求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既会懂电脑又会使用地图新软件。对于她来说,电脑还是一个陌生事物,自己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可是她却没有打退堂鼓,更没有放弃对现代林业技术的追求与热爱。硬着头皮,开始一点一滴地进行摸索学习。对照电脑书籍,坐在电脑前,从学习开机到掌握打字在到制图软件的运用,她都认真地学,反复操作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与钻研,现在她已经掌握了地理(GIS)等软件在林业造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较好地服务了林场现代营造林工程建设的需要。有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地完成一项造林规划设计任务。她放弃节假休息时间,采用“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作息时间表,不分白天与夜晚,星期六与星期日,加班加点赶进度,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内业的数据填写和图纸的电子绘制。
一把尺子,一双胶鞋,一身迷彩服,这就是她督促检查造林施工现场的“法宝”。造林规划设计文本编制完成之后,就进入了实地造林施工阶段。在春秋季造林期间,从造林整地到苗木的栽植,在施工现场,总能见到她手拿一把尺子,脚穿一双胶鞋,身着一套迷彩服,出现在造林地。对每一块造林地,她总是拿着尺子与同事们一道对地块、树窝进行仔细丈量,测算。别人都说她很“死板”,她要求整地造林一定要按照设计书进行施工操作,树窝一定要挖到设计的大小,对每一块新造林地树窝,她都要用尺子进行抽查丈量,看深度与宽度。只有达到了标准之后,她才能允许施工方下苗栽植,否则一定要返工,直到达标为止。她说,“只要达到了标准,才能保证新造林地苗木的保存率和成活率。”(秦新)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