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调研组
近三年来,我县以百里“绿廊、景廊、果廊”建设为突破口,将植树造林与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攻坚、美丽乡村、生态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夯实生态基础,挖掘生态潜力,发展生态经济,初步实现了“绿化提质、产业升级、生态优美、农民受益”目标。现就拓展“三廊”建设内涵、释放“三廊”集聚效应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升华“三廊”建设理念。面对时代发展的新特征、区域竞争的新态势、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三廊”建设科学回答了竹溪绿色发展的目标取向、建设模式、根本方法和有效路径,找到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道路,是被实践证明符合竹溪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具有高瞩性、统领性、系统性和操作性。“三廊”建设也凝聚着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实践智慧,通过三年来的建设,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为此,全县上下应将百里“三廊”作为引领全县发展的首要工程,以精准脱贫为统领,以生态建设为根本,以全域旅游为核心,以廊道建设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从生态工程向生态景观的转变,从生态资源到生态经济的转变,建设更加秀美的生态环境,更富魅力的人文空间,更具活力的生态经济,更富品质的宜居生活,更加幸福的绿色家园,推动竹溪在青山绿水中异军突起。
二、进一步丰富“三廊”建设内容。推进“三廊建设”,生态植被建设是支点,生态产业建设是核心,生态体系建设是支撑,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生态文化建设是灵魂。“绿廊”建设要围绕提升绿化层次感、色彩斑斓感、视角冲击感、森林观赏感,把自然美和人文美、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林种结构,突出珍贵稀有树种,提升生态资源品质,大力实施山绿、路绿、河绿、城绿、园绿、村绿、院绿、地绿“八绿工程”,使之“四季有花、四季常绿、四季有景”,充分展现竹溪生态之美、产业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让人看了耳目一新,有一种“不想走、留下来”的冲动,有一种“不看留遗憾、看了很震撼”的印记。“景廊”建设要围绕“自然风光无限、鬼斧神工天然、风土人文相伴、健康养老休闲”的思路,全力打造“漫山金丝楠、满眼红豆杉、百里花果香、千山翠竹林、万顷养生茶、数条清溪流、轻舟画中行、世外桃花源”的壮美景观,着力构建“最具秦巴原乡情怀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果廊”建设要按照“生态美、产业强、农民富”的建设思路,坚持生态为基,有机引领,品质提升,规模扩张,品牌塑造,实行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相结合,建设“花果山、百果园”,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之果、产业之果、富民之果、幸福之果。
三、进一步拓展“三廊”建设路径。全县上下要深入贯彻市委“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以百里“三廊”建设为载体,把“两区两地”和“五个竹溪”建设与“三廊建设”紧密融合起来,大手笔建设,分步骤实施,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片,由片连成带,统筹推进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设施、生态旅游、生态扶贫、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构建生态意识文明、产业体系先进、生态系统健康、水净天蓝景美、城乡和谐繁荣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一是“绿廊”建设要按照“绿化先行、产业跟进、设施配套、示范引领”的方式推进,把谷竹高速沿线建设成为四季常绿、名贵珍稀、产业集聚、桃花源里的“百里绿廊”;二是“景廊”建设要遵循“全区域布景、全景区建设、全产业融合、全民性参与”的思路推进,把兴界路沿线建设成为功能完善、文旅交融、点线相连、宜居宜游的“百里景廊”;三是“果廊”建设要坚持“种树兴果、培植产业、生态观光、集约发展”,把水向路沿线建设成为林茂果香、花草辉映、垂钓休闲、魅力水乡的“百里果廊”,春季先花后果,夏季开花结果,秋季满园硕果,冬季枝头挂果。
四、进一步构建“三廊”建设体系。一是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三廊”建设体现了“富一代”与“富世代”的辩证关系。靠山吃山,虽然能够暂时获得一点眼前利益,但解决不了富世代的问题。靠山吃山而不养山护山,最终会毁掉绿水青山,失去我们的发展之本、生存之根。二是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举全县之力,聚万众之心,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成为大成,把竹溪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北示范、十堰标杆。三是处理好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坚持点上抓亮、面上抓实,做到整体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建设有重点,乡镇有示范,推进有力度。四是处理好资源开发与永久保护的关系。严格落实“三不”原则,即不经科学评估论证的生态旅游资源,各地不得擅自开发;不经审批的旅游景区规划,不得开工建设;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不得招商引资。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