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第三只眼看平利”二:从精准扶贫的大手笔,看平利县是如何借“扶”而“扬”的

时间:2017-02-23 16:39:11      字体:  打印  播放

开栏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学习平利县“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谋划的思维、不甘落后的精神、勤勉务实的作风、争创精品的意识、勇于创新的胆识”六种精神,在全县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按照县委宣传部的要求,县委机关杂志社组织开展了“第三只眼看平利”大型新闻采访活动,即日起,《今日竹溪》、竹溪新闻网、微竹溪推出“第三只眼看平利”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平利县城全景 

竹溪新闻网讯(记者宋云云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精准扶贫、社会各界群策群力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背景下,陕西省平利县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如期完成了15个贫困村、12777人脱贫退出的年度任务,获得省市绩效考核“双优秀”,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

近年来,平利县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已发生骤然巨变。新修的房屋,拔起的厂房,绵延的产业,旋转的机器,忙碌的人群……它已为未来的发展刷上了最亮的底色。

一个边关小县是如何借扶贫之势而“扬”?它的发展之道究竟有何“秘诀”?记者带着疑问和好奇,深入“女娲故里”平利县,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以党建为引领,从十条路径推动脱贫,以“三苦三真”精神真抓实干,以六项保障机制确保落实,同步实现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两个目标,这个被称为“11236”的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在平利得以有力实践。

“1+10”开启“平利模式”

地处巴山的陕西省平利县,属于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扶贫县。近年来,在探索和创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城镇化、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方面,摸索出了“1+10”的“平利模式”。目前,这些模式正向省内外推广。

“1+10”,“1”即1个党建,“10”即以脱贫攻坚、产业扶持、劳务创业、移民搬迁、生态补偿、资产收益、教育支持、健康扶贫、社区工厂带动、电商带动为牵引力的10条脱贫路径,也就是“支部+x+贫困户”脱贫模式。

常有“下楼上班、上楼吃饭”说法的城关镇药妇沟移民搬迁社区,其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就是典型的“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

 

IMG_6343

 

“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就是把就业创业、招商引资和移民搬迁进行有机“捆绑”,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新建集镇。通过培育增收产业,引导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和增收。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还有效解决了“三留守”等社会问题,实现了群众不离乡土就能发家致富的梦想。 


IMG_6348

 

平利县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支部+X”即“1+10”精准扶贫模式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在对接省市“七个一批”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创新发展出以兴办社区工厂脱贫一批、发展电商脱贫一批以及资产收益脱贫一批为补充,闯出了一条平利脱贫攻坚“7+3”的新路子。

目前,全县35家社区工厂共吸纳就业30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529人,实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省市媒体广泛关注。以“电商+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引导创办电商企业355家,带动2158个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兴业增收,去年5月平利被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全国示范县。同时通过贫困户资产收益脱贫实施办法的施行,利用固定资产收益、农户“双权”资产收益、农村“三资”资源收益、“三权抵押”贷款收益、资源开发收益五个途径,对列入2016年脱贫计划的贫困户优先落实资产收益政策。

“三苦三真”锻造“平利精神”

平利县在集结全县上下干部群众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时,提出了“三苦三真”的“平利精神”。这一精神正是平利县最显著的扶贫精神。

“三苦三真”就是领导苦抓真抓,干部苦帮真帮,群众苦干真干。“真抓实干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一种工作方法。只要领导苦抓真抓,干部苦帮真帮,群众苦干真干,脱贫攻坚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实现。”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是这么说的,平利县上下也是这么做的。 


20160831114651260

 

领导苦抓真抓。建立县级领导“三个一”(联系一个镇、包抓一个村、负责一项重点工作)包抓机制,构建县指挥部、行业后勤部、镇作战部、村作战室“三部一室”作战体系,绘制攻坚路线图,列出脱贫时间表,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实行挂图作战,落实“五个一”扶贫队伍(联村县领导、镇责任领导、帮扶部门领导、第一书记和农技人员),开展驻村蹲点督导工作,现场办公解决难点问题,每月下发《关于县级领导到镇、到村抓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通报》,加快推进攻坚任务落实,切实抓出了新变化。

干部苦帮真帮。建立干部“一对一”结对包帮机制,9个省级部门、10个市级部门、68个县级部门以及镇村共计7000余名干部与18490户贫困群众结穷亲、交穷友,同吃同住同劳动,用情用力解难事,真心真意办实事,融洽了干群关系,帮出了真感情。 


7681f2044229fb3a

 

群众苦干真干。通过召开群众会、印发《口袋书》、上门送政策等形式,以及开展评选“苦干脱贫光荣户”活动,教育群众树立自力更生的脱贫观念,引导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干出了新成效。

与此同时,平利县先后出台了责任联动机制、工作推进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激励鼓励机制、问责问效机制、精准监督六项机制,为“平利精神”的充分展现提供制度保障。

领导班子率先示范,扑下身子抓扶贫、脱贫,党员干部你追我赶,奋力脱贫攻坚,人民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逐渐成为平利县的常态。

“多融合”激发“平利动力”

怎么才能把平利的自身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做到党带群,强带弱,富带穷,激发出24万群众自觉投身形成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平利县给出的答案是,多融合式的为发展聚力,为脱贫攻坚注入多股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平利动力”。 

以贫困村脱贫销号之日就是美丽乡村初步建成之时为目标定位,集中力量在15个计划脱贫村开展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整治,按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标准,把“统一风格建设改造民居、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整治重点,努力把脱贫村建成村容整洁、村风文明、村强民富、村稳民安的美丽家园。集脱贫产业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长安镇“一村一品”标准化示范茶园就是其最好的印证。

 

F200707311114353196518962

 

在双杨村试点产业扶贫资金配股分红,将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该村5个产业大户,并按每人每股1万元标准,虚拟量化到村内贫困户,使贫困户变成股东。产业大户为包联的贫困户,每年每股500元标准向贫困户分红。仅去年9月份,双杨村就有39户100人陆续收到配股分红。目前,全村已实现脱贫。多年来,平利县通过金融创新,摸索出多权抵押、双基联动、股权配置等金融扶贫的有效方式,解决了贫困户创业融资难题。

 

IMG_6398

 

注重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采取“协会+贫困妇女”、“企业+贫困妇女”、“合作社+贫困妇女”等方式,鼓励女能人与贫困妇女结对帮扶,组建成立女子创业协会,大力开展“百名会员包帮千名贫困妇女”活动。据初步统计,2016年社会各界通过捐资捐物形式,累计投入2429万元。

 

21sjzejovw

 

除此之外,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帮、个体主动,营造“人人关心扶贫、全民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主动与西安交大扶贫团9个单位和市委政法委等10个市级帮扶单位联络、与镇村对接,选定帮扶对象,逐户精准落实帮扶责任和脱贫措施,积极履行带动脱贫责任。力求最大限度的开展“多融合”式的扶贫模式,最大化的激发扶贫、脱贫和发展动力。

记者手记:“没有比人高的山,没有比脚长的路”,为了同步实现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平利全县上下同心同力、善作善为,乘风破浪“涉险滩”,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跨过一座又一座高山,从不停下脚步,创造性地开创出“平利模式”、锻造出“平利精神”、凝聚成“平利动力”。而正是这些“一招一式”开辟出了一条“平利式”的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