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竹溪“大数据”核查,查实问题线索26067个、立案72人

时间:2016-11-12 09:08:49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新闻网讯(通讯员余娟)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将反腐焦点放在基层民生领域,推进和运用“大数据”监督系统,深入挖掘问题线索,以“三精”举措实现惠民政策精准监督,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制度+科技”精确比对。为查实、查清惠民政策落实有关问题,在乡镇普查、巡查组督查、纪委抽查的基础上,采取点、线、面结合,县、乡、村联动“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制定下发了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巡查督导工作方案、问题线索核查“七个严禁”纪律要求、问题线索调查处理工作方案等,先后召开全县层面动员会、业务培训会、工作推进会6次。认真梳理2014年以来8个方面的惠民政策及项目资金发放情况,交由15个乡镇310个村(社区)、19个农林场按统一模板,内容以橱窗、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公示。复查剔除政策把握不准、定性不实等“存疑问题”1100条,查清查实问题线索27926条,将初步查实的27926个问题交办给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房管局、县住建局五个主责部门,由各部门抽调240名业务骨干组成80个专班深入各乡镇和农、林场,采取实地看、见面谈、邻里访、部门比等形式对查实问题的人员身份、惠民政策、资金去向、工作责任进行立体复查。证据资料锁定实行一人一卷,复查结果执行签字背书,确保问题线索核查一条不漏、一个不掉、一点不少、一个不错。

“数据+平台”精细核查。结合省、市相关政策,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对大数据监督检查查实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从全县各乡镇(农、林场)、县直有关单位组织750人,成立341个核查组进村入户,采取一讲、二看、三查、四问、五访、六比对等工作方式进行全面核查,对所有数据全部建立电子档案,收集和采集数据落实交办人员与领取人员、统计人员与单位主要领导、报送人员与审核人员“六个”签字背书,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县收集8个惠民政策源数据808581条;采集比对数据92810条;通过比对发现问题线索49515个,录入类错误21138条,其中城镇低保2775个、农村低保14010个、农村五保1728个、医疗救助11963个、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08个、农村危房改造2195个、农业支持保护性补贴(含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12057个、退耕还林4479个。通过标语、宣传牌、橱窗和宣传栏等形式公开惠民政策、问题清单和政策规章450期次,提出部门管理建议132条,资金停发建议21000余条,责任追究建议179条。县纪委结合三级会审,按照立案查处一批、警示教育一批、整改纠正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和“一案双查”的要求,向县委、县政府提出部门整改、资金停发、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工作建议221条,力求查实问题见人、见事、见结果。

“监督+笼子”精准执纪。在大数据监督检查执纪问责工作中,我县严肃“六大纪律”,落实“六区分、六紧盯、六严处”,从严落实“四种形态”。出台《竹溪县惠民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竹溪县惠民政策落实入户核查工作规程》、《竹溪县惠民政策落实责任清单》等制度8项,从严压实惠民政策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和部门监管责任。在全县49515个问题线索中,已核查48258个,查实问题线索26067个,对核查出的问题线索,按照“六个区别开来”进行严肃问责和整改。截止目前,全县下发整改问责典型案例通报2期,2个单位主动向组织说明虚报冒领惠民资金的违纪问题,561名党员干部退缴农业保护性补贴、退耕还林等违纪资金251.3万元,清退停发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农村五保15061人,取消廉租房及租赁补贴44户,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55人,立案调查72人,党政纪处分39人。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