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探寻竹溪古文化⑩:勤劳智慧的结晶——传统青瓦

时间:2016-10-12 15:22:08      字体:  打印  播放

编者按:竹溪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时至今日,遗留下来的古迹也很多,如古村落、古宗祠、古城墙、古寨、古街、古桥、古井、古树等等。

历经沧海桑田,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历史特色的古迹,或隐于古村幽落不为世人所见,或藏于深山密林轻易难寻,或默默无闻任凭日出日落......这些历史文化古迹所散发的神秘的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为此,县委机关杂志社组织记者实地探寻、深入挖掘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从即日起,在《今日竹溪》、竹溪新闻网、微竹溪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出专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今日推出《探寻竹溪古文化》系列之十:勤劳智慧的结晶——传统青瓦。

 

竹溪新闻网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逐渐改变,钢筋混凝土作的材料已逐渐取代屋顶的传统青瓦,传统手工瓦的市场越来越小,一个时代的传统工艺即将离开我们的现实生活,然而它经典的技艺和有趣的过程也成了老一辈人心中不灭的回忆!

 

1475294370366329

 

邓家坝村自古便是有名的以烧瓦为生的村落,老一辈人几乎都曾做过连自己都无法计数的瓦。如今,唯有位于村六组的陈宁树老人家中保留一份不是很齐全的那时烧瓦曾用过的老工具。

制作工艺流程:培土——晒土——闷水——踩泥——打光——瓦胚加工——整形——卸胚——晾晒——装窑——烧制——出窑

首先收集泥土,将要用的泥土铺放在宽阔的场子上晒干,再用水闷,只需要水吃透泥土便可,然后牵一头或是若干头牛在泥土上踩,踩成糍粑状,然后将泥土堆起来堆成圆形,然后打光,此时便要借助泥湾这个工具了。

 

1475294567107308

 

1475294397944160

 

1475294815547794

 

1475294667838259

 

1475294625571031

 

用泥湾打光后再用薄膜覆盖,以防泥土在制作过程中越来越干,此时便可以进行瓦胚的整形了。将大堆中的泥土逐渐弄成小堆,约1.2-1.3米高,然后再接着踩,踩后制作成1.5米高、0.8米宽、0.6米长的泥墙子(泥块子),这时用工具拉梁拉成两块。

 

1475289278124112

 

然后双手抬起一块围在瓦膜(瓦筒子)上,再用弯盘向上匀赶到够20公分高,再用了子(liao)签了齐,再放到场子上晒干。晒干后,用手轻轻一拍,4块半成品的瓦片便出现了,拍的力度是个巧,不能太重,重了会破碎,也不能太清,这个力度,在邓家坝制瓦艺人的手上被掌握的炉火纯青。而此时,就是进窑炼制的程序了,将半成品的瓦运到窑里烧制22小时余,一片片凝聚着传统手工艺人们的汗水与心血的结晶在此时便可出窑,出现在各户的屋顶,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