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搬迁 因地制宜安置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全县各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拧紧发条、开足马力,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
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最复杂、最细致、最核心的工作就是科学规划搬迁、因地制宜安置。
科学规划搬迁、因地制宜安置,是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精神实质的体现,也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科学规划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才能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建设效率。只有因地制宜安置,才能最大化的节约搬迁成本、保留地域传统、增强安置居民融合互通,才能真正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
科学规划搬迁,必须做到考虑周全、切合实际。要在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摸清安置资源状况、聘请专家开展第三方评估、广泛听取并吸纳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的要求,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编制完善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安置点规划、搬迁户脱贫规划等。要综合分析、明确重点、区分主次,结合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发展实际和精准脱贫,与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和产业发展等行业规划相衔接,特别是重点扶贫村区域发展要与扶贫攻坚、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特色产业增收等关联性强的规划和重点工作有机对接。要引入专业规划团队,融入先进规划理念,加强规划技术服务指导,准确定位村庄功能和规模,合理确定安置区域,严格执行村庄规划和民居设计相关技术标准,优化规划方案。要考虑全面、表述完整,规划明确到搬迁人数、搬迁对像、安置地点、如何安置、集中安置需要新建多少房屋、建设标准、迁入地就业量、产业带动人数、项目资金量、资金来源等内容。要稳步推进、随机应变,根据实施进度和条件变化适时调整、补充、完善规划,确保规划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因地制宜安置,必须做到因户制宜、因人施策。在组织专班进村入户摸实情,深入了解群众搬迁愿望、搬迁需求、未来发展展望的基础上,按照“就业增收为核心,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就近就地,适度规模”和“五靠近”的要求,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科学制定搬迁方案,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广大搬迁群众选择合理搬迁方式。根据安置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通过依法开发耕地、调整置换土地等手段优化安置资源配置,创造条件实施跨区域安置,根据搬迁群众的劳动技能和当地就业吸纳能力,依托城镇、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基地等进行安置,确保安置方式具有多样性、群众安置具有选择性,做到因地制宜制定搬迁方案,灵活安置搬迁群众。从搬迁群众自身人口结构、就业条件和意愿出发,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城镇化进度等,努力倡导群众尽量选择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集中安置方式,谨慎选择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分散安置方式,提高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用效率,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效益。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