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精神,按照强责任、重落实、高质量、快进度,举全县之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7月6日,竹溪新闻网记者走进水坪镇,深入搬移安置点一线,用文字、镜头记录各个安置点建设情况,旨在展现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工作推进情况。今日推出“记者在易地搬迁一线——水坪篇”,敬请关注。
竹溪新闻网讯(记者胡雪丽)离开刘家湾,我们又沿着被板栗、合欢、桐子等树木遮挡的严严实实的弯曲道路,来到距水坪镇政府4公里处的向家汇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在建设现场,我们看到虽然已到了正午吃饭时间,但安置点处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有的在合泥浆、有的在挑泥沙、有的在砌墙,有的在扎钢筋……在骄阳的照射下,丝毫看不出有半点疲惫。
穿过弧形的安置房,我们来到村民服务中心,在交谈中,该村村书记郭元贵告诉我们,向家汇村辖9个村民小组,366户,1318人,有贫困户171户,628人,其中2016年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53户,543人。因该村位于镇西北部的二高山区,住房、交通条件差,吃水、看病难等问题普遍存在。为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和住房条件,向家汇抢抓精准扶贫政策机遇,把易地扶贫搬迁与4A级桃花岛旅游区建设有机结合,统筹谋划,整村推进,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的方式规划建设三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该安置点位于本村八组金家湾,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规划建设安置房24套,106人,其中低保贫困户7户,28人,一般贫困户17户,78人。根据贫困户人口状况和生活需要,设计100平方米16套、125平方米8套的砖混两层楼房户型,配套安置区内外道路、安全饮水、景观河堤、体育健身、文化广场、学前教育等基础配套建设和蜜桃、茶叶、核桃等产业基地建设。预计整个工程9月底竣工。
走出村民服务中心,已接近下午一点,用手遮挡眼前骄阳似火的烈日,透过灼热的空气我们仍然看到,安置点的工人们仍在挥汗如雨的忙碌着。离开向家汇,我们继续沿着弯曲的山路来到一个古朴的村落——大仙裕村。
因为村子正在修路,所以我们在距离村民服务中心约300米的沟口便下了车。挖掘机在待拆老房前轰轰作响、运砂车在毛坯路上来回穿梭、砌岸师傅们使尽浑身解数搬运着砌岸石头……步行一路向上,眼前紧张有序的施工场面让我们不时驻足惊叹:若不是进入村落亲眼目睹里面的施工场面,谁也不敢相信原来看似平静的大仙裕村易地扶贫搬迁战役打的也是如此的火热。
正在建设现场负责指挥的大仙裕村书记赵华柱告诉记者,大仙裕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273户,9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405人,今年享受易地搬迁政策61户,153人,其中五保户和低保户共有20户28人,一般贫困户41户125人。为了使贫困户搬到安置点后能住得好、有收入、早脱贫,县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因户施策,针对搬迁户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条件,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搬迁方案和脱贫规划,总体设计为:村民服务中心安置点共安置31户,56人主要通过200亩的茶园管理、采摘和种养业来增加经济收入;二组安置点的30户,97人主要通过200亩的茶园管理、采摘,金银花合作社带来经济收入。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