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实习记者姚丽通讯员汤晓斐)夏至时节,绿意勃发,走进水坪镇向家汇、油坊梁两村交界的毛中垭处,新建的集中安置工程使人眼前顿然一亮,整齐划一的两排新房均等分立在新建400平米的村级茶场左右,宽敞干净的庭院中间留置三块均等大小的花池,内里土壤蓬松,即可种菜也可植花,新进居的向家汇、油坊梁两村贫困户们不分村别,东家看看,西家转转,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科学谋划 选址和规划同步
“感谢党的富民好政策,让我们从风吹、日晒、雨漏的土坯房住进了现在的新房子,吃水、走路都方便,种地也近,平时把茶叶合作社给我们的几亩茶园经管好了,也能挣不少钱,这在以前哪里敢想啊!”首批搬进毛中垭的油坊梁村贫困户郭尧成满脸难抑喜悦之情的说。2016年,水坪镇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中之重和有力抓手,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支持、讲求实效”的原则,整镇推进。
在集中安置建设伊始,该镇把易地搬迁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严把基本农田保护线,严守面积不超越红线,严守举债建房红线,严守建新必须拆旧红线,始终把牢选址、规划关。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挪穷窝置富业为目标,以水、电、路方便和可就近就业及不在地质灾害点为根本,村村实地踏勘,精确选址。同时,聘请湖北安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结合各村生态优势和区域优势,结合贫困户不同人口和人员结构,结合贫困户意愿,科学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合理规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了村庄空间布局,使安置建设与美丽村庄高度和谐统一。
民主决策 搬迁和发展并举
水坪镇把群众参与贯穿于建设始终,严格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村村多次召开群众会、代表会、党员会,公开搬迁政策,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从搬迁对象的评议确定、安置点规划选址、房屋户型选择、程序井然的竞争性谈判和施工单位的确定等等,每个环节都以群众参与决策为主。把易地搬迁的决策权、参与权和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权交给群众,充分调动了群众投身易地扶贫搬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建设的快速推进奠定了较好的民意基础。
在易地搬迁实施过程中,该镇坚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的方式,把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以进度服从质量为基准,合理推进安置点的建设进程。同时,秉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最终目的原则,抢抓精准扶贫政策机遇,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产业及旅游业建设有机结合,注重安置区域配套设施建设,安置区周边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安置区内外道路、安全饮水、体育健身、文化广场等基础配套建设;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把茶叶、蔬菜、畜牧养殖业及蜜桃、银杏、牡丹等特色产业建设做大做强,逐步实施“农户+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各村农户开辟出一条致富道路,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住房和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机制为力 创新和管理共进
为更好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水坪镇创新举措,打破村组界限,将两个村贫困户实行一体化搬迁安置,率先在全镇建起了极有示范效应的毛中垭安置点建设;按照依山就势、以湾就院的原则,拆除危旧老院落,快速推进了油坊梁的刘家湾、向家汇的金家湾及大仙裕等村的集中安置建设。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常态化协调、常态化督促、常态化推进,该镇结合镇域村多人多易地搬迁安置建设多等实际,按照“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指标”的原则,整合县、镇、村帮扶力量,组建了党政领导班子齐参与的安置点建设督导专班,指导在一线、督办在一线,在保障建设项目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细化节点,昼行夜赶、抢抓快干,全镇各安置点建设进度时时递增、日日刷新,安置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辖14000余户50000余人的水坪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64户,13620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户1939户5732人。2016年,该镇规划了48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规划安置734户2319人,现已启动建设安置点40个,开工率占80%以上。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