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展示全县广大党员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精准脱贫、投身“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的良好形象,进一步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把全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县委组织部、县委机关杂志社联合开展寻找身边“最美共产党员”活动。即日起,推出《寻找身边“最美共产党员”》,敬请关注。
竹溪新闻网讯(通讯员 溪组宣)清明时节,地处竹溪县南部山区的岱王沟林场花木吐蕊、万物复苏。这个面积3万多亩的地方国有林场,通过20多年不懈努力,已走出一条以林养林、靠发展林下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在林场绿色发展大潮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共产党员方友全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造林护林 甘于奉献
1973年出生的方友全,20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虽然只有两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却是林场第一个魔芋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目前入社会员达到200多人,是当地林农人数的90%。老方也因此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原泉溪镇岱王沟村组建竹溪县地方国有岱王沟林场。方友全当时还是血气方刚的壮小伙,他积极投入到林场生产建设中,在“三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竹溪”、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一个个造林绿化战役中,方友全总是冲在前面,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积极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为发展壮大林场森林资源和保护林场生态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为了让栽植的树木全部都成活成林,方友全几乎每天都要到造林地里转一围绕,给树苗锄草松土、防病治虫。
虽然自己每年栽植、管护树木所花的费用与国家补助的相差甚远,但老方却始终觉得自己并未吃亏,看着满山的树木一天天长大,他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老方累计植树造林1000多亩,均不计报酬交给了国家。每当听到村民们说栽树不划算时,老方总是微笑着劝说村民,“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他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村民们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少砍树或不砍树,自觉爱护身边的山林。
发展产业 绿色致富
岱王沟林场境内山场资源丰富,林下的林隙地带非常适合魔芋生长繁殖,由于投资小、无污染、病害少、质量优、产量高,近几年种植魔芋受到林农们的青睐。方友全与妻子从2004年开始试种魔芋,至今已经有10个年头,基地也从最初的12亩发展到如今的80多亩,成为林场魔芋专业合作社最大的股东。
从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夫妻俩拿出自家12亩好田好地进行试种。不曾料到,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支撑,三年的辛苦耕耘全打“水漂”。2008年,林场出台优惠政策,号召林农发展林下种养业,夫妻二人又重新开始林下种植魔芋20亩,并把林场30亩林下老魔芋园拾掇出来。3年的时间,夫妻俩不断学习总结林下魔芋的种植技术。
功到自然成,到2010年,夫妻俩经营的50亩林下魔芋获得丰收,当年便出售魔芋1万斤,留种5000斤。尝到了种魔芋的甜头,他们更加坚定了种植魔芋的信心。
2011年,林场组建魔芋专业合作社,方友全夫妇带头加入,把魔芋种植面积扩大到80多亩,按亩产3000斤计算,去掉投资成本,每亩至少能创收1200元,80亩魔芋一年能创收十几万元。
心怀感恩 回报桑梓
方友全自幼命运多舛。他从小失去双亲,由兄嫂带大。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大哥方友波因病去世,年方23岁的他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看着哥哥留下的一对嗷嗷待哺儿女,他毅然决然地挑起家庭重担,与已经做结育手术的嫂子成亲,帮助哥嫂抚育未成年的孩子。如今,老方虽然膝下无儿无女,但侄女已经出嫁,侄儿也已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
近几年,老方利用林场山场优势,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目前,已发展林下种植魔芋80亩、茶叶50亩,养鸡(鸭)200只,新建鱼塘300平方米、养殖鱼2000尾,养殖蜜蜂50箱,年稳定收入近20万元。老方已成为当地名动一方的致富能人。“一人富不算富”,富起来的老方有了自己更高的人生追求:他要把成功致富的秘诀“复制”给自己的乡邻,带领林场50多户乡亲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乡邻们看到种植魔芋及茶叶比种苞谷、洋芋等农作物划算,纷纷前来取经。老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种植魔芋及茶叶的“窍门”传授给他们,不论哪家遇到技术上的难题,他都及时上门帮助指导。如今,在方友全的带动和帮助下,岱王沟林场已发展种植魔芋、茶叶30亩以上的大户12户,林下养殖规模达到200只以上的大户20户。
谈及今后的打算,方友全动情地说,现在国家政策好,自己要到其他县市去“取经”,拜师学艺,学到更好的林下“掘金”门路,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致富。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