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安西 余俊丽
不远千里,捧着一颗真心来,只因与穷山沟里的穷亲戚有个“脱贫”约定。
不畏艰难,奔着脱贫目标来,只为圆大山里的小村庄一个“致富”梦想。
2014年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建材行业中心开始帮扶中峰镇鹰咀石村。中心工作队的入驻,犹如给鹰咀石村早日实现脱贫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短短一年多时间,村里网通了、路宽了、村靓了、发展方向明晰了……一个环境优美、管理民主、乡风和谐的新农村初见雏形。
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秋生(左一),副主任杜武(左二)等回访贫困户
真心扶贫结“穷亲”
“要把鹰咀石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当作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业来做”;
“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把村里的公事当成自己的私事来办,坚决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前年8月,进驻鹰咀石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天,市建材行业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秋生便立下扶贫攻坚“军令状”。
风雨之中践行庄严承诺。该中心迅速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李秋生为组长,中心副主任杜武为副组长、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中心干部黄国营、汪志林为队员。工作队入驻该村后,迅速进村入户开展大走访、大排查,锁定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用实际行动与贫困户结下“穷亲”,为老百姓解决了许多看得到、摸得着、听得到的实事好事。
作为扶贫攻坚帮扶第一责任人,李秋生多次到鹰咀石村走访慰问、扶贫调研。当看到自己的“亲戚”张秀莲家房屋年久失修、屋面渗水严重时,现场办公,确定了整修方案,出资请建筑工程队完成了屋面的翻新。
作为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杜武,刚从市里来到鹰咀石村时,他有太多的“不适应”:没有WIFE网络、没有空调电脑、没有车流人海,还有很多的“不放心”:妻子才生下的“二宝”无人照顾、10岁的大儿子成绩直线下滑。然而,国事大于家事,他毅然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
走访中,当了解到二组村民周宗炳是带病回乡军人,儿子是先天性智障,妻子又体弱多病,一家三口住在两面墙壁已严重倒塌的土墙危房里时,工作队帮他们落实政策,筹集资金,硬是在半年内让周宗炳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虽然从村委“退”了下来,但一直关心支持村级公益事业的老支委何秀勤,在去年底清扫村级公路回家洗手时不慎摔倒,导致胯骨骨折,并做了钢板固定手术。工作队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医院,队员们自掏腰包看望他,使他感动得老泪纵横,拉着工作队员们的手说:“我革命没到底,工作没到头,现在给你们和组织添麻烦了,自己感觉很惭愧啊!”一席朴实而又感人的掏心窝子话语把队员们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驻村期间,村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让工作队牵肠挂肚,可一些飞来横祸更让工作队始料未及。三组村民蒋太华家因煤气泄漏引起爆炸。突如其来的意外导致蒋太华本人及妻子陈大秀和孙女蒋墨涵严重烧伤。工作队知情后,及时赶到太和医院,代表工作队和单位看望和慰问,并组织村干部进行入户募捐,给蒋太华一家增添了精神支柱,也增加了他们战胜痛苦的信心。通过治疗,现已脱离了生命危险并平安出院。
带着感情和真心扶贫,自然会得到群众饱含深情的回馈。工作队员简陋的寝室里,时不时都有群众“悄悄”地送来板栗、核桃、花生、白菜、土豆等。工作队的同志每次回市里汇报工作,谈起村里的事,都掉了眼泪:“老百姓太真诚了,你即便为他们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都会对你感恩戴德。这些都是人间最基本的真情流露,工作队的同志在这里党性、人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和升华。”
工作队员汪志林去年底和村干部一起上偏头山保城寨察看150亩荒芜的茶园时,不慎一脚踏空,摔入八九米深的山崖,幸好被一个树桩拦住,当时小腿和手指摔得鲜血直流,同志们都劝他留下来休息,但他毅然坚持了2个多小时,拄着树杆爬完没有路的荆棘山林,下山后才感到伤腿钻心的痛疼,腿肿得连裤管都卷不上来了。回来找村卫生室医生廖哲成包扎伤口,走时给药费他说什么也不要:“你为了我们村脱贫致富连命都不要了,我怎能收你这点药费?”汪志林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有这样通情达理的百姓,有这样朴实无华的村民,我感觉在这儿越干越有劲头,干得越久越觉得我们做得太少,太不够。”据工作队其他同志讲,汪志林摔跤那天晚上痛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他还是坚持进城为村民办理贷款事宜。
建成后的移动通信设备
绞股蓝产业基地
精准发力挖“穷根”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市建材行业中心入驻该村后,多次对鹰咀石村贫困户进行大走访、大核查、回头看。通过采取“四访”(全员普访、帮扶走访、脱贫回访、履责追访)、“五评”(农户自评、群众互评、代表测评、村级核评、乡镇审评)、“六看”(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病怏怏、六看有些啥家当)的方式,仔细深入筛查,全村210户中共有贫困户141户,741人中有贫困人440人,贫困率达59.4%。通过入户调研,对每个贫困户建立帮扶联系卡,贫困现状、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等一目了然,通过信息的完善,实现贫困对象精准识别。
贫困底数、贫困现状摸清了,扶贫措施也就“量身定做”,应“贫”而生。市建材行业中心在摸清鹰咀石村“家底”的基础上,结合村情村貌,着重打好“输血”、“造血”组合拳。据了解,鹰咀石村村民贯有种植绞股蓝的传统,目前共有绞股蓝产业基地150余亩,但因为近几年绞股蓝市场波动,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已经有了气候、有了规模的产业,应该加以壮大培育。工作队经过分析调查,促使成立了楚之源绞股蓝专业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更让村民们“大开眼界”的是,工作队来以后,还提出要搞“互联网+”,开通绞股蓝网上销售渠道。但村里根本不通网络。没网,就建,必须建!中心与市移动公司很快达成共识,耗资70多万元建成了2座移动基站,解决全村通讯信号不畅的问题,实现全村四个组移动信号全覆盖,并架设三个无线网络接收器,使三户村民开通微店,实现网上销售绞股蓝。网络覆盖后,楚之源绞股蓝专业合作社建立绞股蓝销售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统一保护价收购鲜叶,统一加工、包装、销售、年终二次分红的方式让农户放心种植,可带动贫困户75户210人实现脱贫。
此外,按照“五个一批”的方式,除了产业带动一批外,还采取消危减土迁移脱贫一批,保障供养一批,扶智助学一批,医疗救助一批。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提出以三、四组为重点,统一平整宅基地,把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户集中迁移到路边,集中安置贫困户37户,分散拆旧建新35户。同时,在二组大院修建一处800平方米的广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贫困户增收。此外,还制定奖励措施,对发展生产、危房重建、人居环境整治予以奖补,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开展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新貌
绘就蓝图摘“穷帽”
鹰咀石村位于县城西南方向,距城区仅4公里,与偏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特殊的小气候,是城区的天然氧吧。再者,鹰咀石村因为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得名,有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着眼当前“打基础”,更要放眼未来“管长远”。工作队经过反复调查思量,结合村情村貌,提出了近有“绞股蓝”,远有“小旅游”的产业规划蓝图。即依托鹰咀石村区位优势,充分利用该村现有耕地、绞股蓝基地、茶园、鹰咀石、鹰咀石水库、财神庙、保城寨、天门寨等资源,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特色餐饮、水上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村。整个村庄以“粉墙、黛瓦、坡顶、挑檐”四大元素及灰白色调组合的徽派建筑风格为主。
规划既定,一些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也迅速跟上了步伐。去年,加宽硬化村组公路2.6公里,并配套安装了新型太阳能路灯50盏,这种新型的LED太阳能路灯既能解决照明问题,又解决了电费问题,符合当下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在一组规划建设百亩荷塘,利用房前屋后、河边路边发展桃、杏、猕猴桃采摘观光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新增游客1万人次,增收近百万元,带动贫困户36户105人发展农家乐,销售农副产品、土特产及与旅游相配套的种植业、养殖业实现脱贫。
扶贫攻坚路漫漫,任重道远继求索。“精准扶贫是一项政治任务和神圣使命,下一步,我们将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脱贫,不走人,不脱钩!”采访结束时,李秋生如是说。我们有理由坚信整村脱贫的那一天会更早到来!
村庄规划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