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各单位驻村工作队员沉下身子、扎根基层,走东家、进西家,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认真倾听脱贫致富愿望,切实解决发展难题,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扶贫之歌。工作之余,广大驻村工作队员也撰写了一篇篇工作日记,一字一句记下帮扶情况、工作感悟和工作计划等。为让全县深入了解驻村队员帮扶工作情况,促进广大驻村队员扎实开展帮扶,从而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今日竹溪》、竹溪新闻网、微竹溪即日起同步推出“精准扶贫驻村日记”专栏专题,敬请关注。同时热忱欢迎广大驻村工作队员踊跃赐稿。
2015年11月18日上午,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杜武带我们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行去竹溪县人民医院看望一组75岁的老支委何秀勤。
何秀勤是在月初帮村里修公路回家清洗时摔坏跨骨的,才动完手术还躺在病床上。见到杜书记和我们大家来医院看望他,感动的热泪盈眶,拉着我们的手说:“我革命没到底,工作没到头,现在给你们和组织添麻烦了,惭愧啊。”我不由自主地掏出纸巾给他老人家擦眼泪。
离别时,杜书记握住何秀勤的手,鼓励他坚强些,积极配合医生,争取早日康复,并把慰问金放在老人手里。
回来后,我想,何秀勤是70多岁的人了,还说革命没干到底,躺在病房仍惦记着村里的事,老人真是视为村民奉献为毕生事业。他的这种思想境界和激动的话语让我们好感动。瞬间,我感到老人形象在我面前高大起来。由此,我又想到了现在的村副主任廖哲山,65岁了,天天也是无怨无悔,起早贪黑的跟着我们工作。看到两位老人的工作态度,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苦点累点还能算个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工作队和村干部、村民的感情日渐加深。我们把村民当亲戚,村民把我们当亲人,每去一次感觉都不一样。我们现在住在村里,已经不是把它当着简单的工作去做,而是要像我们李秋生主任说的那样,当着一项事业在做,是带着感情为村民做每一件事,是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做。所以,我们是不分早晚,不分上下班,心甘情愿的为村民服务。每一次在回来的路上,就谋划下一次再去后的工作,回来几天都想快点再去,想到村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在家里也是经常给每个村干部打电话,询问村里的情况,安排当紧为村民要做的事……
每次去扶贫点,临走时家里人都说你一去竹溪咋这么兴奋?我也在问我自己,为什么从开始被动的服从,到现在心甘情愿的去工作?我没有豪言壮语,但我是一个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党性需要我这么做。我也觉得村民需要我们,在那里能发挥我们的余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在那里有收获,有快乐,同时也有心酸和无奈。心酸的是,看到特困群众生活,不能立刻帮助他们改变现状,我只能用眼泪同情他们;无奈的是看到村里急需要改善的环境,自己能力有限而无能为力,只能用微薄的力量帮村民做点小事。所以,我们只有按照中央,省、市委的要求拼命工作。
(注:作者系市建材行业中心驻中峰镇鹰咀石村工作队员)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