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余俊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上周末,县委机关杂志社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再次深入兵营镇顺风雨村开展精准扶贫大走访、大宣讲活动。
顺风雨村距兵营镇新集镇约6.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村。记者在村支部书记邹志金的带领下,一路走、一路问、一路宣传、一路思考。从贫困户刘自兰家出来,沿路而上,老远就听到有人热情地冲我们打招呼。“这一家不是贫困户,是我们村的致富能人翁德贵。”邹书记忙给我介绍。听说我们是来做精准扶贫工作的,翁德贵笑着说:“党的政策好呀,我嘛,如果有好政策我也不嫌多。没有,我也不争,还是把这些好政策留给我们村更需要的人。”穿着笔挺的西装、皮鞋擦得油亮,说话声音爽朗,充满豪气,通情达理,这是翁德贵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90年代便盖起的小洋楼
翁德贵在猪场管护
座谈中,记者了解到,翁德贵今年52岁,属于村里先富起来的一类人。早在1995年,他就率先在村里盖起了两层小洋楼,空调、电视、太阳能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目前两个儿子先后成家立业,去年又添了孙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幸福生活源于翁德贵的勤劳能干和聪明头脑。他不仅会种庄稼,还会养猪、会酿酒。说话间,记者随他来到屋后的养猪场,肥壮待出栏的猪、仔猪、乳猪,样样有。“我去年卖了70多头,目前还存栏30多头,仅养猪一项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翁德贵介绍道。不仅如此,翁德贵还是一个家庭循环经济的代表,为了节省成本,他和妻子起早贪黑,每年要种近20亩的苞谷,苞谷成熟后,首先酿苞谷酒,然后将酒糟喂猪,猪粪再用来做沼气,家里煤气钱也省下来了。因其酿的苞谷酒纯正地道,镇里村里也有不少人上门来买,每年可销售1万斤左右。
“人到这世上来一趟,就是要攒劲做,要勤劳,要自力更生,活出个人样来。”“这么好的形势和政策,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莫给党和政府找难题……”走访回来的路上,翁德贵的一些“经典”之言让我记忆犹为深刻。
勤奋努力、头脑机智、自立自强、明理豁达。翁德贵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点赞。不过,记者认为,这种精神和品质更值得我们在贫困户精神帮扶上进行宣扬和培育。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