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竹溪2016“八个年”活动系列解读②:脱贫首战年:咬定目标,首战必胜

时间:2016-02-21 19:28:41      字体:  打印  播放

从“扶贫攻坚”到“脱贫攻坚”,一字之差,内涵不同。如果扶贫只是一种动作或者状态,那么脱贫则意味着一种目标和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过之前的备战和宣战,2016年无疑是脱贫攻坚的首战年。

首战要有全力拼搏的豪气,首战要有全面大捷的信念,首战必须咬定“全县33个贫困村出列,7000户、2.5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这个既定目标。

首战取胜,必须抓住资金整合这个关键。资金整合才能防止大水漫灌,才能破除条块分割、各自为阵和“撒胡椒面”的弊端。整合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是中央和省市的大政策和硬要求,必须一步到位地建立统一定量资金。怎么整?涉农项目及非农项目、上级安排及本级安排、当年安排及结转资金、存量资金及增量资金,全部统筹、合理整合;怎么用?实行“村级决策实施、乡(镇)统筹审批、县级监管备案、再报市级备查、省级检查”的资金使用总体管理模式;怎么管?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推进监管机制,制定统筹规划、资金方案、综合评估验收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做到“五个不得”、“五个防止”。

首战取胜,必须突出易地搬迁这个重点。易地扶贫搬迁目的在于给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困难群众“挪穷窝”,从根本上改善其发展环境,是整个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役。一要精准识别,锁定对象。要通过细致的调查了解,逐户逐人摸清情况,进行比较甄别,确保把那些确实需要搬迁、群众公认且有搬迁意愿的人搬出来;二要制定方案,搞好规划。搬迁人口、搬迁类型、搬迁步骤、如何发展脱贫,都要统一纳入规划,并与全县城镇规划衔接一致、与县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美融合,确保建一个安置区、发展一批产业、盘活一方经济、带动一批群众脱贫;三要科学施策,规范监管。统筹考虑发展现状、建设成本、贫困程度等因素,对县城安置、集镇安置、中心村庄集中安置、村内拆旧建新安置、购置闲置房等不同情况,合理制定政策支持标准、验收考核程序和资金拨付方式,切实做到程序到位、管理规范、依法依规操作。

首战取胜,必须继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干好扶贫大事业必须不断克服工作落地的小困难,以创新机制实现各项工作取得突破。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众筹扶贫,积极推行教育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探索实行“保险扶贫”。要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扶贫大系统数据平台,建立从县到乡镇到村场立体化、全覆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扶贫对象、省市和县级扶贫工作队的动态化管理。要落实县直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各项保障机制,使所有帮扶工作队、联系村干部真正联村驻点到户开展活动。

首战取胜,必须着眼长远发展农村经济。持续脱贫离不开农村产业经济的基础支撑,只有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市场规则办事,让群众在供应链上进得去、在产业链上站得住、在利益链上分得利,才能真正致富奔小康。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要深入推进“绿满竹溪”行动,持续抓好百里“绿廊、果廊、景廊”建设,用生态“底色”描绘转型发展“绿色”。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进电子商务、互联网进农村,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促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

随着中央的资金陆续到位,地方资金匹配到位,一大批针对贫困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培训等项目陆续开展,只要全县上下团结一心,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大干、实干、创新干,脱贫攻坚首战必胜!(郑一平)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