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信息引领成功的快乐

时间:2015-12-24 11:46:29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县城关中学信息化工作探索纪实
通讯员董明潮曾宪云
20151210日,在十堰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暨成果展示会上,竹溪县城关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特色的PPT展示,获得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的众多关注,学校被授予“十堰市信息化试点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随后,房县教育局派人来校取经学习,湖北省教育电视台记者约定到校采访,竹溪县五校跨校网络集体备课研讨会在城关中学举行……
是什么原因引来了接二连三的后发效应?
2012年,该校被教育部列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并确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模式探索》的研究课题。学校秉持“育人为本,同享成功的快乐”的办学理念,加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深度融合模式的探索,不断拓展信息化应用范围,建立了集教学、学习、管理、宣传、服务于一体的网络数字化模式,迈入了一条信息引领师生快乐成长的内涵发展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两年前,在师生的眼中,一所刚成立三年的学校就被确立为国家首批信息化示范学校,既是荣誉,又是重担。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该如何承担起信息化学校的“示范”责任呢?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校领导们认为,要无愧于“示范”二字,首先要在“器”上下功夫。于是,在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学校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统筹规划,按照“分期投入,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大硬、软件建设投入,不断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
2012年以来,学校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先后配备了“班班通”教室23个,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多媒体功能室1个,电脑260余台,其中任课教师人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内实现了有线网络和无线WIFI全覆盖。在软件建设方面,学校采取资源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认真筛选“学科网、名师在线、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站的课件、课堂视频等教学资源,分年级分类别地存储到十堰云平台的公共网盘中。同时对教师自己设计的课件、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进行认真评定,将优质教学资源存入校本资源库,方便师生调用和分享。
201511月,学校再次投入22余万元,在学校公共区域和各班教室增设了27个服务终端,有计划地将教师课件、微课、专题讲座及学生习作等优质资源推送到平台,将校园网及电子图书馆等资源网站链接到平台,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助学习。
经过几年的建设,该校校园网站、校园直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网络学习平台等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有了信息化利器,学校迅速迈入了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该校坚持以训促用,把提高师生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大效益。
为此,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集中培训,举办一轮信息化课堂教学、课件和微课制作大赛,并对不合格教师进行补培和跟踪督导,确保人人过关。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学校加强教师课堂电子白板应用、云平台备课、个人教学资源上传、网络空间更新等情况的常规巡查力度,每周举办一次信息化论坛,督导教师学好、用好信息化设备,并借助《城中教苑》校本科研载体,发动教师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课题研修能力。
学生的信息化培训也同步跟进。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每天定时组织学生到微机室参与信息化兴趣小组活动,定期举行文字编辑、电子报与电脑绘画、个人空间美化等项目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网络学习及信息获取能力。学生人人开通云平台网络空间,上传照片和学习资源,主动参与网上学习并分享学习日志,积极开展网上评教及在线答疑活动。学校定期查看各班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网络学习效果,及时通报巡查结果,并将网络学习情况纳入班级量化和“五星级学生”、“五星级班级”的评比内容,激励学生利用信息网络自主学习。
信息化能力的提升,让师生在信息化网络中自由“捕鱼”,体验成功的快乐,共同营造了一个自主快乐的学习工作环境。
春风化雨勤润物,芬芳吐蕊香满园
2013年春,该校开始推行“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信息化融入“四环八步”课堂的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信息化如春风化雨,从课堂逐渐浸润于学校的多个领域;如鲜花吐蕊,绽放芬芳,飘逸香气。
随着十堰云平台的开通,城关中学的教师们与云随行,切实感受到云端备课的便捷。该校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按照“主备人上传个人备课——教师个人网上批注修改——教研组集体交流互动研讨——主备人集中网上修改——课堂跟踪网上提交反思”五个步骤,随时、随需、随地开展云端备课和联校备课,实现了时空的跨越,凝结了集体智慧,凸显出个性创新。
同时,学校立足于“四环八步”课堂改革,将信息化融入“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自学探究,交流展示;难点释疑,延伸拓展;反思小结,当堂测评”四环八步教学流程之中,通过声像呈现、拉幕拖动、编辑存储、动画分解、网络链接等信息化手段,引领学生自主、快乐、合作式学习。针对不同课型特点,教师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英语听力训练中进行人机对话,在实验教学中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电脑绘画设计,在生命安全课上进行案例情境动画再现,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信息化的融入,带来了教与学的便捷与高效,师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被巅覆,苦教、苦学化为乐教、乐学,课堂效率与学习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学校四届中考质量持续位居全县前列,百余名教师在各级“课内比教学”和微课、课件大赛中获得省、市、县级奖励。
课改模式的深度融合产生的直观效益,更坚定了师生们拓展信息化应用范围的信心。近年来,学校借助教师QQ群、师生QQ群和家校QQ群,及时发布通知信息,保持师生常态化沟通交流,展出“五星级学生”、“十大文明学生”、“十大孝贤学生”、“十大励志学生”的视频图片,密切了师生联系,深化了德育功能;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教育教学信息,推送微课、课件作品,构建了一条更为快捷互通的学习渠道;在校园网上开通校长信箱,开辟“每周督办”、“通知公告”、“新闻快讯”、“成绩查询”、“制度职责”等专栏,大大提高了学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如今,信息化已成为城关中学“乐”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在信息化的引领下,师生们正时刻创造着成功,同享着快乐,发挥着信息化试点学校的示范效应。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