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辉煌“十二五”展望新竹溪:“金叶”铺筑黄金路

时间:2015-12-21 08:46:58      字体:  打印  播放

——国家烟草专卖局“十二五”对口帮扶竹溪工作纪实
记者余俊丽通讯员黄朝宏魏有文
开栏语: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5年,竹溪的经济社会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可圈可点的辉煌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高举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大旗,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十二五”完美收官、“十三五”大幕拉开的历史节点,《今日竹溪》、竹溪新闻网特开设《辉煌“十二五”展望新竹溪》专栏,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全面回顾总结全县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骄人成就,展望“十三五”恢宏蓝图,从而激发全县干群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信心,确保如期实现“十三五”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今日推出《“金叶”铺筑黄金路》,敬请垂注。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一瞬,但在历史进程中,却是一个无法磨灭的发展坐标。
“十二五”期间,国家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国烟局)始终情系竹溪,按照“1个依托、4个带动”的扶贫思路,“输血”兼“造血”,“扶贫”亦“扶智”,“授鱼”更“授渔”,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减贫脱贫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烟叶示范基地

数字的印证
时间的跨度坚持的力量
事物的发展,历史的变迁,除了用文字记载外,还必须有一种具体的表示方法,那就是数字。“十二五”期间国烟扶贫工作也同样通过数字得到了印证:
20022015。从2002年开始,国烟局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开始定点帮扶我县。截至“十二五”末(2015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395万元,捐赠电脑628(),资助贫困大学生800多人,完成了366个帮扶项目,扶贫项目覆盖教育、卫生、文化、交通、人畜饮水、产业扶贫、扶贫搬迁、美丽乡村等方方面面,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万人,解决全县2万多户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扶竹溪6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4301600。“十二五”期间,国烟局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由“十一五”末的年430万元突破至千万元,仅2014年就投入帮扶资金1600万元。
14。“十二五”期间,国烟局进一步深入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根据国烟局局长凌成兴来我县考察时提出的“1个依托、4个带动”(以产业扶贫为依托,带动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异地搬迁和基础公共事业发展)战略,大视野谋划和设计、细微处着眼和落实,扎实推进国烟扶贫工作。
4015。“十二五”期间,引入一系列新的机制和举措,“控制项目数量、提升项目规模、严管项目过程、狠抓项目质量、拓展项目内涵”,将项目数从原来的40个压缩至15个左右,单个项目资金规模从原来的10万元提升至最高50万元,进一步管控资金风险,项目实施主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2012年至2015年共实施常规项目71个,创新试点项目6个,投入专项资金4468.1万元,使一些阻碍区域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300多个村3万余户10万多人从中受益。
131。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国烟局定点帮扶我县的第13个年头。13年里,先后安排了9位挂职副县长,挂职干部虽然换了多个,但是真心帮扶竹溪的决心始终如一。每任挂职副县长满怀着对竹溪人民的深切关爱,带着国家烟草局领导和全体干部对山区人民的无限深情,视竹溪的发展为己任,为竹溪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付诸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烟对口支援建设项目:水坪镇东沟村扶贫搬迁新区一角


国烟扶持的鄂坪乡蜂产业基地一角

产业的突破
创新的实举发展的命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更需要“造血”。“十二五”时期,国烟局在新一轮的扶贫工作中对扶持方向做了调整,由以往主要解决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向帮助贫困地区重点发展致富产业,扶持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地方特色餐饮连锁、生态旅游、珍稀苗木培育等领域的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竹溪“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百姓勤劳致富。
我县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土质条件好,适合烤烟生长。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种烟叶见效快、收益高、有市场、有税收。国烟局将烟叶产业作为国烟扶贫的重要依托,大力推进烟叶产业发展,使烟叶产业成为拉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促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
自我县扛起“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大旗后,国烟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将“以煤代柴”烘烤烟叶纳入烟叶产业重点扶持项目。到“十二五”末,“以煤代柴”工作已全部按规定动作圆满完成。其探索出的变“粉煤”为“块煤”,变“散装”为“袋装”的方式, 确保了煤炭质量(送检发热量6000大卡左右),得到了基层干群的充分认可和好评,实现了烟叶生产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与烟叶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烟水烟路配套建设、密集式烤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均得以提升夯实。
为了提高烟叶生产的质量和水平,选派工作组先后到山东、云南引进先进烟叶烘烤技术,并邀请烟叶生产技术专家来竹溪实地调研“传经送宝”。多次组织县主要领导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湖北省发改委水利厅等部门专题汇报,全力推进鸳鸯池水库项目立项,争取更多项目和政策支持。
兴一大产业,富一方百姓。到“十二五”末,全县8个种植乡镇(场),42个村,960户种烟,以株定亩面积24252亩,户平种烟25.3亩。全县收购烟叶4.88万担,上等烟率62%,实现产值8256.65万元(含各项补贴),烟叶税1535.03万元,综合税收2053.54万元,烟农户平现金收入达到8.6万元,亩均收入3400元。产值、税收、烟农户平收入、亩平收入、上等烟率均突破历史新高。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除了烟叶产业外,魔芋、茶叶、油茶、养蜂、黑猪保种繁育及生态养殖产业、以苗木基地为代表的生态产业均烙下了国烟扶贫的印记。
首次创造性地在县工业园区设立了“金叶产业发展基金”,旨在搭建公益平台,进一步撬动民间资本,为孵化、培植、规范、壮大本地产业提供资金支持。首批纳入扶持的是我县的魔芋和油茶产业。扶持我县发展魔芋高新技术产业园,填平补齐健全魔芋全产业链条,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推动我县成为中国魔芋产业第一县;龙坝镇作为县城核心饮用水源区,产业发展极度受限。油茶树抗病抗虫抗污染能力强,可田间套种,无需施化肥、农药等,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且油茶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基于此,“金叶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龙坝镇发展油茶产业,建成了以吴坝、龙家坝为核心的万亩高效生态连片油茶种植基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和谐共赢。
通过产业带动鼓励农户发展产业。启动汉江黑猪保种繁育及生态养殖项目。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发挥返乡大学生创业的带头示范作用,资助我县秦巴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精准扶贫,为贫困农户免费提供黑猪仔猪和技术服务,户平年增收5000元。
我县部分乡镇养蜜历史悠久,所产蜂蜜品质好,产量大。鼓励百姓养蜂,成为国烟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投入200万元扶持竹溪顺达蜂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在丰溪、桃源、向坝、蒋家堰、鄂坪等地建蜂产业基地,给农户投放蜂箱4000个、蜂种4000个。基地建成后,年总产值有望过千万元,可带动蜂农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
产业先行,经济发展。以水坪镇东沟村为例,在国烟帮扶下,该村建成了一个个生态产业:200亩苗木基地、300亩花椒基地、1000亩核桃基地……这些生态产业的落地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苗木的种植美化了环境,土地流转带来了地租收入,产业发展给富余劳动力找到了谋生出路,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成为现实。


国烟扶贫新农村建设项目之蒋家堰镇莲花片区一隅

扶持通村公路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

农户的变迁
民生的改善群众的福祉
今年44岁的严友玲,是水坪镇东沟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记者在离村委会十米远的路口,见到了她家崭新洋气的二层小楼。屋内装修时髦,平板电视、冰箱、太阳能等现代家电一应俱全。
据了解,严友玲于去年8月喜迁新居。
严友玲家的变迁,源于国烟在水坪镇东沟村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2013年,按照建设生态宜居、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国烟局投资100万元,主要帮助东沟村修建水泥路、改造房屋、建设文化广场。
如今,东沟村村民新居拔地而起,出入有水泥路,喝水有自来水,娱乐休闲有文化广场,宽带等通讯设施全覆盖……“我真是没想到我的家、我们村在这一两年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严友玲感慨地说。
严友玲是国烟扶贫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国烟局始终将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困难、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在我县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地方,传统帮扶式的资金支持难以解决这部分群众的脱贫和发展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这部分贫困人口搬迁出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切实解决搬迁户长远生存和发展问题,让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014年,国烟局投入780万元重点扶持蒋家堰镇莲花片区、丰溪镇泗水幸福新村小区、兵营镇明家梁宜居村庄、汇湾镇美丽乡村等扶贫搬迁项目,720户贫困农户喜迁新居。汇湾镇白果坪村方家坡20多户农户房屋处在巨大的滑坡体上,随时都有安全隐患,危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5年国烟局投入扶贫资金60万元,在汇湾白果坪建集中安置点1个,扶贫搬迁安置地质灾害农户23户。
在调研中,国烟局还了解到,我县尚有部分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全靠肩挑背驮,且饮水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水利设施差,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依旧;群众出行难、过河难;土坯房屋比例依然较大,漏风漏雨。人民群众改变生活现状的愿望尤为迫切。基于此,国烟局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这部分特殊贫困地区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民生问题。仅2014年就投入180万元重点扶持我县自然保护区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山区贫困农户安全饮水及农田灌溉工程、南部山区人行路桥改造等项目,对贫困农户所住土坯房进行了全面改造、翻修,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对天宝乡蔡坝村旧索桥进行拆除重建,新建一座6米宽30米长的水泥人行桥,解决2000多群众、学生过河难。在向坝乡花柳凸钓鱼台修建70米水泥平桥1座,切实解决了30多户群众出行难。
修路、架桥、迁移扶贫,这些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的民生问题是暂时得以解决了,但国烟局不满足于仅停留在物资和资金上的援助,提出要斩掉“穷根”,必须要富“脑袋”,方能“富万代”的管长远扶贫思路。
扶贫先扶智,扶智须兴教。“十二五”期间,国烟局把教育等公益事业作为扶贫的重中之重,启动了一系列重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扶持竹溪一中新校区建设后,又投入200万元资助竹溪二中新建学校食堂,援建一座综合教学楼,改善了该校基础教学条件,结束了师生露天用餐的历史;启动山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20万元为中峰镇和天宝乡中心学校这两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援建养猪场,极大地改善了两个学校师生的生活条件;投入资金对我县中小学旱厕进行全面改造,使学校师生用上了安全卫生的厕所;继续加大国烟助学力度,仅2015年度,国烟局资助县一中贫困学生23人,资助龙坝镇贫困学生21人,一年累计资助资金5.85万元;投入500万元对县实验中学老运动场进行改造,为溪城人民提供了一个健身运动和举办大型活动的现场;坚持为村级组织赠订《农民日报》,坚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了群众思想解放的进程。
片片金叶惠苍生,接力扶贫不了情。当前,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十三五”初,国烟局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的要求,积极支持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整县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将以“更加精准的瞄准贫困人口,更加对症的开具脱贫处方,更加快速的帮扶农户脱贫”的理念,认真抓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等项目建设,注重贫困对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生存条件改善等方面的项目投入。同时,继续实践探索“扶贫到户”试点项目,坚持点面结合,全面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努力解决群众增收脱贫的问题,为竹溪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建丰功。

国烟新长城——特困高中生自强班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