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峰镇中心学校校刊《魁星楼》创刊之际的话
汤俊
贡米之乡,育人沃土。中峰是一个历史文脉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传奇之地。从文昌阁到魁星楼,从花桥寺到中峰观,从梅探沟到甘宗祠无不彰显出古朴深邃的风骨。中峰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中峰境内的偏头山被世人称为"小武当",乃真武升天之地;在偏头山脚下的彭裕沟所产双穗稻米素有“千年生态米,一品竹溪贡”之称;当前悄然崛起的生态园林绿之恋和水瀑绿廊同庆沟又为中峰增添一抹新绿。中峰从古至今群英荟萃,人才辈出。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有清末民初守疆护土爱国将领李儒懋,当代传奇电影人高梨?,还有从中峰走出去的像山一样纯朴的中国当代作家野莽和刘书平,行政官员刘学勤,乐善好施、捐资助学的民营企业家许启典等,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峰学子。
中峰镇中心学校即原花桥中学建校于1975年,如今己历时四十个春秋,随着教育体制变革更名为中峰镇中心学校,但人们对花桥中学这一名称的眷恋却是真切的,花中过去的荣光至今还鼓舞着更多的孩子追逐梦想。对于校刊的命名也让人思量许久,通过广泛征集意见最终定名《魁星楼》,一则是因为《魁星楼》是竹溪妇孺皆知的地理标识,更重要的是看好《魁星楼》中魁星二字,天上的二十八宿星文曲星下凡之地,这可以惠泽更多的学子。重教兴学,历来是中峰的优良传统,今年高考揭榜中峰曾经出过梅探花的梅探沟和文昌阁所在之地的小南沟的陈氏两学子分别考中清华和北大,人杰地灵,独中二甲,这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缘来花中追吾梦,扬帆魁星绘彩虹”。校园是文化耕耘播撒之地,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抓手离不开校刊。办好校刊,把孩子们的美文从手写变成铅字,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传递,让校刊成为孩子们练笔写作的芳草地,让喜好文学的孩子们梦笔生花,绽放出人生的精彩,我觉得这种行动和努力是在做一件孩子们在学习成长中三生有幸的事,现在在这里读书和将来在这里求学的孩子们应该都是幸运的,而此时我似乎又有些嫉妒之心,假如在我读书的彼时有一个校刊,让我们书写下年少的青涩和执着那该是一件多少幸运的事呀!三生有幸是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三世都幸运,人生的过往多少会有些许遗憾,如今在幸运与不幸之间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是幸福且幸运的!
薪火相传,笔耕不辍,办好《魁星楼》,做一件孩子们三生有幸的事,幸甚至哉!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