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精准扶贫先锋谱:真情帮扶暖民心

时间:2015-08-31 09:00:12      字体:  打印  播放
编者按:县委在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上,对精准扶贫整县推进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按照县委确立的整县推进精准扶贫路线图、时间表、作战图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多措并举,落实责任,扎实开展精准扶贫整县推进工作。全县先后涌现出各级工作队扶贫、各级领导干部扶贫、迁移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大户带小户扶贫、农户自我发展脱贫等各类扶贫典型。为加大精准扶贫整县推进典型宣传报道力度,本报特推出“精准扶贫先锋谱”专栏,连续宣传报道典型事迹,敬请关注。

聚真情帮扶暖民心
——竹溪县民政局精准帮扶县河镇安家沟村侧记
通讯员张娟汪镇文
816日,县河镇安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童明辉对笔者感慨地说:“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我们村里能有大变化,全靠县民政局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
安家沟村,距离县河集镇较远,是全镇第二人口大村,属全县73个特困村之一。该村7个村民小组4261644人,其中贫困户就达381980人。自县民政局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该村以来,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和“两年内全部脱贫”的工作目标,深入贫困农户调查走访,坚持“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分批扶持”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实策,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奏响了一曲曲精准扶贫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的动人乐章。
领导重视抓扶贫
“你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参加新农合,孩子还在上学吗?一年的收入状况怎样?主要支出是哪些……”这是县民政局局长徐韶辉带领扶贫工作队入户走访困难村民的一个场景。
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该局抽调全局中层以上干部40余人组建扶贫工作队迅速进驻安家沟村,锁定建档立卡的381户、980人贫困对象,挨家入户开展调查走访,认真填写摸底调查表。局领导亲临村组,调查了解该村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困难。几次组织召开村干部、村民小组会议,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了两年的帮扶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打基础、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为切入点,以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着力点,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
带着感情真扶贫
“要是没有扶贫工作队的帮扶,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能住上新房……”这是810日县民政局帮扶工作队工作人员与镇驻村干部及村干部走访慰问时,7组困难户童荣发出的感悟话语。
58日下午,因外地村民用火不当引发火灾,导致童荣家房屋失火,由于镇、村干部组织扑火及时,除房屋严重烧毁外,无人员伤亡。但其家人情绪不稳,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认真细致的做其思想工作,鼓励、帮扶他们重建房屋。在扶贫工作队的倾心帮助下,童荣一家坚定信心,对房屋进行了改造,并表示不负众望,积极搞好油菜生产和生猪养殖,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这只是帮扶工作队在精准扶贫活动开展帮扶活动的一个缩影。自活动开展以来,在队长郭承桥的带领下,工作队员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开展村情民意调研活动,共走访农户300余户,发放精准脱贫明白卡,召开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种植、养殖大户座谈会10余次,找准工作重点,全面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脱贫需求,掌握了村级发展优势、人文环境、气候资源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安家沟村整村推进精准扶贫规划。
项目建设促扶贫
一年来,县民政局工作队始终把帮扶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尽心尽力,为安家沟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积极谋划,争资争项。累计筹集资金近百万元,重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项目方面开展工作,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该局工作队帮助该村硬化道路3.6公里,分步实施通村达院入户水泥路建设,改善村级交通条件,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力争实现全村90%住户水泥路到家;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挖水窖6口,有效解决160500余人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实施生态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居住条件。先后完成生态搬迁30户,对50余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对100余户农村房屋实施维修加固;实施分散五保集中安置点建设,建筑面积 550 平方米,建设房屋6套,配套道路、绿化、健身娱乐等基础设施,集中供养30余人,解决全村分散五保住房难问题;对村级活动阵地改造升级,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实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两处,配置垃圾收集清运设备设施。
产业发展强扶贫
县民政局工作队在调查走访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市场走”的发展思路,帮助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增收致富。
工作队帮助该流转闲置土地,高标准改造了核桃基地2000亩,预计亩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新建和改造老茶园300亩,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茶园改造中,贫困劳力参与种植、修剪、施肥、补植补种工程中,30余户户均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采茶期100多户农户采茶户均增加经济收入4000元以上。
扶持12户有发展养殖意愿的贫困户新建家庭农场,培植生猪、肉牛养殖大户。全村猪、牛存栏量分别达到779头、262头,养殖业收入达 300余万元。
工作队先后组织举办劳务培训班3期,共计培训农户300人次,输出劳动力25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70万元。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