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推进“绿满竹溪”行动侧记
通讯员 秦 新刘邦荣
在全面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中,县委、县政府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在全县迅速掀起了绿满荆楚行动的高潮,立足“百里绿廊”、“百里果廊”、“百里景廊”建设,举全县之力,开展了加快推进“绿满竹溪”的造林绿化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到目前,全县已完成造林绿化9.25万亩,占省下达年度造林计划任务的153%。
全面推进见实效
去年秋冬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6次深入造林地调研督办,召开观摩会、推进会,对“绿满竹溪”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按照职责范围,密切配合、齐抓共建、合力推进。县住建局筹资800多万元,对城区道路、公园实施植树补绿,补植补栽红叶石楠、桂花、香樟、香橼5000余株,栽植各类花草乔木30多万株。县交通局负责全县道路绿化,重点对兴界路、水天路新修道路实施绿化和生态修复,栽植行道绿化树3万多株。县水务局投资200多万元对竹溪河干流城区两岸进行绿化造林、栽花种草,打造十公里河流生态景观带。县农投公司对县城周边1000多亩国有储备土地全部移栽上茶叶、红叶石楠和银杏,实现了绿化全覆盖。
以点代面显特色
我县聘请省林科院专家团队为技术顾问,对“绿满竹溪”行动进行全过程指导。采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和创新的造林理念,制定了《造林技术规程》,选派技术员,确保造林质量。结合“绿满竹溪”行动,在汇湾、新洲、兵营、鄂坪等乡镇,大力实施芭茅治理建设茶叶产业基地的荒山造林工程,捆绑土地整理、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了芭茅地荒山造林2.5万亩。以“绿色创建”为目标,推进村庄、城镇绿化。先后在全县开展了绿色乡镇、绿色示范村、绿色校园、园林绿化单位等创建活动,完成了5个绿色乡镇、30个绿色示范村、10个绿色校园和100个园林绿化单位创建达标工作。同时按照“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屋顶铺绿、应绿尽绿”的要求,实现村旁、路旁、宅旁、水旁及零星闲置地全绿化,实现城镇、机关、社区绿化全覆盖。以百里“三廊”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通道绿化。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开展了谷竹高速公路及346国道沿线“百里绿廊”、水天路沿线“百里果廊”、兴界路沿线“百里景廊”建设。已栽植3公分以上的果树苗木25万株、5公分以上绿化大苗30万株,并选择3米以上、冠幅在80厘米以上的塔柏对高速路沿线可视范围内3500座坟墓,进行了绿化遮挡,实现山体绿化全覆盖,“三廊”建设初见成效。随着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扎实有效推进绿色产业建设。
机制创新齐奋进
我县建立了“政府主推、乡镇主导、市场主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造林绿化新机制,捆绑使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及生态补偿、扶贫开发、“绿满荆楚”资金,与农商行、邮政银行合作开发了助农贷、扶贫贷、互惠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支持造林绿化。对于业主流转荒山、坡耕地造林绿化的实施奖补政策,有效弥补了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调动了全民参与“绿满竹溪”行动的积极性。全县共整合相关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撬动民间资本1.2亿元,引进育苗业主37个、育苗1.2万亩,引进造林业主73个、流转荒山6万亩、造林4.5万亩。
我县还制定了《造林绿化检查验收考核办法》,实行年度阶段性验收与成效验收相结合,年度验收后,根据苗木保存成活情况兑付50%资金,次年通过成效验收后兑付剩余资金,并对排名前三位的一次性给予奖励;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除在全县通报批评外,还要扣回已兑现的造林绿化资金,实行奖优罚劣,平衡推进。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部门领导包联系点的包保责任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分年度下达建设任务,坚持单项考核与综合考评相结合。加大绩效考核权重,从今年开始,在绩效目标考核中,将林业工程建设考核权重由原来的2分提高为5分,并将“绿满竹溪”行动专项考核结果与党政“一把手”的政绩业绩挂钩,作为干部职级晋升、评优表模的依据。今年3月县政府专门下发了《竹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苗木管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县各地在抓好春季造林工作的同时,突出做好栽植苗木后续管护工作,保证造林绿化成果。各地迅速按照“谁经营、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落实管护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管护机制,定期考核,强化监管,确保管护质量。
各林业站迅速开展管护人员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能力,努力使绿化管护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