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高位嫁接兴产业 柔性引才激活力

时间:2015-01-14 15:25:34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县探索实施柔性引才借智工作综述

梁游峻赵昌军

天下之要,人才第一。产业发展,人才引领。

地处鄂渝陕交界的竹溪县,不通铁路,距离省会城市武汉655公里,即使在当前谷竹高速全线贯通的情况下,也需约4个小时的行程。

像竹溪这样偏远的山区,怎样才能吸引聚集人才,助推产业转型发展呢?近年来,竹溪县深化柔性引才借智,实施人才与产业高位嫁接,让人才化作“及时雨”,一个个产业集群如同雨后春笋般相继建成投产,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及科研创新团队向产业群集聚,充分释放了人才与产业对接的裂变效应。

一张张进度表,印证了柔性引才借智迈出的坚实足迹

20125月,竹溪县向十堰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申报了《竹房城镇带柔性引才借智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方案》,6月份获批创建;

201211月,十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竹溪县“十堰市柔性引才借智示范基地”称号;

20131月,竹溪县“创建柔性智示范基地、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创新项目,荣获全市组织工作创新项目二等奖;

20133月,《中国组织人事报》加编者按以《欠发达地区如何破解引才难题》为题,总结推介了竹溪县探索多种柔性引才借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工作经验;

201310月,竹溪县深化“校县合作”,围绕“地质找矿、土地利用”方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敲定了13个合作共建项目;

201311月,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公务员局局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翟天山带队调研竹溪柔性引才借智工作,提出省市县三级组建课题组,围绕“人才柔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和服务平台建设”进行试点探索;

2014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樊明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等12位知名院士专家,跋山涉水来到竹溪,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基层对接服务”活动,围绕“厌氧塔设计方案、魔芋葡甘低聚糖规模化生产”等方面,与我县部分企业和单位建立了8个合作项目或技术支持关系;

20149月,竹溪县新聘请了著名作家、策划家、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策划界联合会主席海默担任县政府顾问,邀请他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不求第一、只做唯一”的理念规划竹溪生态旅游;

201410月,竹溪县首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复建立;

201411月,竹溪县《建立欠发达地区柔性引才借智工作常态化机制》创新项目,获得全省人才工作二类重点创新项目资助;

20146-12月,围绕加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竹溪县与北京市密云县双方共组织了11次互访对口协作活动,建立了“亲戚”式的协作伙伴关系,重点支持竹溪生态产业园建设,签署对口协作框架协议,达成具体合作项目28个……

短短2年多的时间,竹溪县围绕产业聚人才,累计引进“两院”院士、省“百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次,引进科研创新团队6批次,各类紧缺技术人才300多人次,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的先锋引领作用,让好“钢用到刀刃上”,让人才化作“及时雨”,全县创建各级各类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25个,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28个,申请专利365项,取得省重大科技成果16项,有60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

一个个产业群,释放了人才与产业对接的裂变效应

竹溪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区,责无旁贷应护好源头水。县委、县政府自觉扛起了“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大旗,坚持走“生态立县、人才引领、科技支撑”产业集群式发展之路。

——实施项目招商引智,打造商贸物流产业群。20125月,竹溪县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的原则,成功引进了十堰汽配商会会长王大明投资兴建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一个园区、三大广场(商贸广场、农贸广场、物流广场)”。据悉,该物流产业园主要以政府引导、民营为主体、以吞吐地方特产为重点,以出入境转运为附带,集收购、加工、仓储、销售、运输等多项服务于一体,内联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矿产建材、绿色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建成后的物流产业园,凭借承东启西的战略要塞地位和四通八达的路网,充分发挥集散功能,大大提升了省际物流仓储服务产业水平,拉动了秦巴山区茶叶交易中心、药材集散中心、魔芋加工集散中心、商贸服务中心和综合性现代物流服务中心快速发展。2014428日,竹溪县首届春季绿色商贸展销会在鄂渝陕国际商贸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广州、浙江、重庆、江西、新疆、西安、武汉、襄阳、平利、镇坪、巫溪等地的200多家企业参展,展出商品包括农特产品、家居建材、电器、汽车、绿松石、白酒等100余类1000多种;通过展销洽谈,部分参展公司(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20余项合作协议。北京、武汉、海南等地的一批大财团、大企业,也纷纷看好这里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投资环境,接连抛来橄榄枝;武汉人福、凯迪等四家上市公司先后落户,海南亚之洲五星级酒店即将竣工,安徽亳州客商慕名而来共建“秦巴药谷”。

——引进科研创新团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群。竹溪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上乘,适种山场辽阔,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物医药产业是竹溪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总量约占全县的20%。据《竹溪植物志》记载,竹溪境内有植物中草药1200多种,故有“竹溪草木半是药”之说。2013224日,规划总投资30亿元的人福医药竹溪生物科技产业园开工兴建。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年利税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500个。同年6月,湖北梅子贡集团通过聘请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仲华担任首席专家,引进湖南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教授尹振华、王为凡博士为代表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了年产1000吨茶叶年产值达3个亿的茶叶提取物生产线。据了解,该生产线采用了国内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属湖北首家茶叶深度开发生产线,其生产工艺科技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38月,竹溪县依托全国唯一一家通过皂素新工艺环评验收的企业——竹溪县创艺公司,采取企业入股的方式,组织聚集湖北、陕西等省8个生物医药企业,注资1个亿组建湖北楚秦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聘请武汉工程大学教授奚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余龙江担任顾问,并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汇聚生物医药产业经营型人才66人,构建了鄂陕地区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形成了黄姜皂素产业抱团发展的格局。预计通过3年左右的发展,楚秦生物医药发展有限公司将成长为全球主流供应商,可望在国内A股上市。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华驰医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创艺皂素有限公司为主的黄姜皂素系列化工产品产业链,以云浩药业有限公司为主的中药材加工产业链。

——聘请专家把脉问诊,打造中国魔芋产业园。竹溪是中国魔芋之乡,是湖北省确立魔芋重点板块基地和全国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全国魔芋原料加工基地重点县,现有魔芋基地8万多亩,年产鲜芋6万余吨。201310月,在魔芋即将开挖上市、企业正筹备开称加工之际,竹溪县特邀了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中国魔芋协会副会长李斌专程到竹溪调查解魔芋生产形势和产业现状,实地深入十堰冶铮魔芋实业有限公司现场把脉,解决加工技术难题,帮助调整产品结构,协助规划生产线布局和设备选型,支招竹溪魔芋产业园建设。目前,竹溪正以魔芋产业园建设为平台,突出科技创新优势,探索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路子,逐步形成种、加、销和科研为一体的经营格局,把竹溪建设成全国最大的魔芋种植、加工、集散中心,以此带动、拉长魔芋产业链条,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建康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打造生态旅游产业群。竹溪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76.8﹪,植被覆盖率81.2﹪。天蓝、地绿、水清、气洁的宜居环境,使竹溪成为人类宜居的理想天堂和生态旅游的最佳去处。201111月,竹溪县龙王垭生态观光园正式开工兴建。经过15个月的紧张建设,日前已建成集休闲避暑、旅游观光、茶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演艺夜市、观景客房、会议、垂钓、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景区。据了解,多年来,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大胆探索走“人才+科技+生态+旅游”新型农业产业化之路,采取“校企合作”共建模式,引入华中农业大学倪德江教授、省果茶所龚自明研究员等农学专家,长期现场指导茶场生产加工、品种选育、茶园改造以及工艺创新等工作;公司先后承担了武当有机道茶标准化种植及产业化示范等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和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获得专利24项,转化科技成果11项,取得省市重大奖励23项。20136月,县政府与湖北卓越集团签订协议,计划在5年内投资5亿元整体开发以十八里长峡为中心的竹溪原生态旅游,安徽万世伟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8亿元,开发该县牛头山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综合体项目。当前,十八里长峡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卦山自然保护区被授予“省级自然保护区”称号。

——实施“金凤还巢”工程,打造电子产业集群。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县委、县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与竹溪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联系,吸引了大批在外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20137月,竹溪县政府与湖北力莱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满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电源生产项目、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协议。这两个项目成功落户,填补了该县高科技电子机械制造领域的空白。据悉,力莱、满华公司与韩国三星、美国智能、大华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生产CCTV应用光圈马达、滤光片切换器、各类应用型可充电池等电子科技产品,预计年产值可达1.2亿元。

一项项硬举措,营造了集聚人才献智创业的优良环境

良禽择木而栖。竹溪县大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探索实行“四个一”工作举措,深化和拓展柔性引才借智,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在全县上下营造了重才、惜才、爱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一个规划统全局。2010年,竹溪县抢抓“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机遇,研究制定了《竹溪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1535柔性引才计划”:即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创建1个省级柔性引才创新创业示范园,创建博士(硕士)工作站、科技研发中心、专业人才实习实践基地等柔性引才借智工作平台50个,引进“两院院士”、著名专家、学者英才等高层次人才300名,引导和支持城镇带上50家规模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建立智力联姻,促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智力灵活有效的向园区、企业和产业集聚。围绕实施这个《规划纲要》,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开展柔性引才借智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溪发[2012]12号)、《竹房城镇带柔性引才借智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为推进十堰市柔性引才借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一块基地搭平台。竹溪县按照“十堰市柔性引才借智示范基地”创建的有关要求,探索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调控、契约管理”的工作模式,以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和矿产建材等四大新型工业为主体,以竹溪工业园区、武汉人福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湖北龙王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梅子贡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鄂渝陕国际商贸广场等一批重点企业为龙头,突破地域、户籍、行业、身份、所有制、工作方式、人事关系等限制,采取“厅县共建、校县合作、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多种方式引才借智,柔性引进了大批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促进了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智力要素之间高位嫁接、无缝对接。

一条通道聚人才。建立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按照“先进后出、逐步消化”的原则,尝试对愿意到竹溪工作的全日制一本高校毕业生(获学士学位),直接进编安排岗位;硕士、博士享受副科、正科级待遇。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政府或企业建立人才公寓,免费提供住房保障,并在医疗卫生、子女入学、评先表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尤其是对县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的领军人才,探索建立“绩效考核+重奖激励”工作机制。对重点龙头企业,县政府在项目争取、选址用地、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减免相关费用,派员跟踪服务,积极排忧解难。同时,支持企业家参政议政,积极推荐优秀企业家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并在优秀人才职称评定和评先表彰等方面予以倾斜。

一套机制激活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制,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人才工作制度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的重要内容,与组织工作同部署、同考评,保障了人才工作有人抓、有抓手,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尽责抓实、各个层面协调抓优的人才工作格局。

高位嫁接兴产业,柔性引才激活力。竹溪县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市场机制,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向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电子科技、新型建材等重点产业集聚,基本建成以梅子贡、龙王垭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以创艺皂素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金铜岭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电子科技产业集群,以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了“培养引进一批人才、发展壮大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截止2014年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亿元企业2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5%20%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