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历史的进程中,竹溪人融合本土饮食爱好、烹饪特色,加之独特的地方土特产,形成了兼融贯通、独具特色的竹溪美食。竹溪蒸盆、酱豆、腐乳、神仙豆腐等美食名扬四方。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为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网从11月27日特开设“今日一菜”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特点、做法、来历等方面推出竹溪地方美食,敬请关注。
希望全县各地、饮食餐饮业和饮食爱好者,积极挖掘本土饮食资源,在本网“今日一菜”栏目展示和推广。
今日一菜:竹溪“神仙豆腐”
豆腐一般是由黄豆做的,可竹溪县有一种豆腐却是用树叶制作的。在泉溪镇泉源村,村里家家户户都喜欢并会做这神奇的“神仙豆腐”。它是一种泡在水里、颜色深黄、手感滑溜、吃到嘴里凉生生、苦隐隐的食品。得名:传说很久以前,因自然灾害,土地干旱,颗粒无收,农民食不果腹,以吃树皮、草根为食,饿得奄奄一息。某日,一饥民已经几日未进米粮,饿得昏昏沉沉,睡梦中,一白胡子老头飘然而至,饥民见此忙跪拜,神仙点化,门前一棵树,取其叶捣碎,以水冲之,即可食用,可充饥、解暑。饥民醒来,遂跑到门前,果见有一蔸树叶,忙取之,捣碎搅拌后掺入碱水,做成冻状豆腐,吃到嘴里,滑溜爽口,凉生生,苦隐隐,顿感精神倍增,饿感顿消。因受神仙点化,故取名曰“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以我县独有的“神仙树”(学名双翅六道木)之叶制作而成,因该树生长在高寒地带,加之加工程序繁多,当地山民也不经常食用。神仙豆腐其色如翡翠,入口细嫩,很难相信是用树叶加工成的食品。甘启良编著的《竹溪植物志》记载:神仙树,学名双翅六道木,是忍冬科六道木属的灌木。双翅六道木在竹溪各乡镇均有,多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路边、沟边杂林中或灌木林中。叶可制“神仙豆腐”,供食用。六道木是因枝干有六条沟槽而得名。4-5月份为最佳采摘时间。
制作方法:首先采摘神仙树嫩叶,洗净,放置于脸盆中,倒入100℃的开水,用搅拌杈不停的搅拌成糊状,后用纱布过滤出叶渣,按1/3的比例取土灶灰(植物碱),1/3的比例兑水稀释后过滤,将过滤后的灰水倒入神仙液中,置阴凉处,待凉冷后便成为“神仙豆腐”。成品豆腐呈冻状,颜色为绿色,晶莹剔透,入口爽滑细腻,略带清香味,富含维生素,具有清肺热,去肝火,健脾,解暑之功效。适宜夏季食用,长期食用保健效果显著。
下面小编通过搜集整理出一组完整的“神仙豆腐”制作流程图片,以供大家学做“神仙豆腐”时参考。
图01 山上采集神仙树叶
图02回家后约有树叶3公斤
图03选弃残叶、病叶、树梗
图04清洗原料树叶并凉干明水
图05净盆中放树叶后兑沸水
图06用树杈顺时针方向旋转搅拌
图07搅拌至糊状原浆
图08用纱布过滤
图09收拢纱布挤出汁液
图10成碧绿原汁果胶
图11在残渣面上点卤(密)并过滤卤汁
图12拌匀果胶原汁和卤汁图,冷却凝固两小时
图13划块切割
图14原品神仙豆腐
图15清泉漂水三次
图16换水去卤三次
图17成品神仙豆腐
图18佐以葱花、姜丝、蒜泥、花椒粉、香油、香醋、酱油、精盐的凉拌神仙豆腐
性状功用:色泽淡雅、清香味浓,口感舒适的茶韵,其色如翡翠,呈半透明固体。有退火,清凉解毒之功效,适宜夏季食用,长期饮用保健效果显著,而且可防治因肝炎、肺热引起的各种疾病。
“神仙豆腐”在竹溪具有悠久的历史,并有记载可考。据竹溪县曾姓居民《家谱》记载:元丰三年(1080),五陵(竹溪)雨涝108天,山洪暴发,田禾无收,饿殍遍野。邑人采神仙叶作豆腐,活人无数。这一救黎明百姓于生死危难之时的豆腐,就是今天的竹溪名吃——“神仙豆腐”。
(文图资料提供:赵璞玉)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