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看法

时间:2014-12-01 17:17:03      字体:  打印  播放

毛鸿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宣传媒体也随着发展而发展。传统媒体在更新换代,新兴媒体应运而生。新老媒体的融合已势在必行。
一、对本地新老媒体的认识
作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我认为,要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主要应该说新闻宣传的载体。我觉得,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只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就我们县而言,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主要指广播、报刊和电视这三种传统媒体;而新兴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在我们县主要是互联网。有的地方还把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 、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也称之为新兴媒体。再具体一点来说,竹溪的传统新闻宣传媒体主要指竹溪广播、竹溪电视、《今日竹溪》杂志,竹溪的新兴新闻宣传媒体主要是指竹溪新闻网、竹溪政务网、户外LED大屏等。但是,新老媒体之间并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甚至有的还很紧密。
二、新老媒体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1、广播的优劣:相对电视来说投入少,采、编、播和发射简单,移动灵活,具有及时性、灵活性,方便快捷。但是,在我们山区来说,受众较少,收听率低,收听也是硬灌进耳朵,但任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国家项目:广播村村通→户户通)。
2、电视的优劣:影视和声音兼备,直观性很强,可信度较高,有一定的收视群体。但是,存在不利因素很多,一是硬件投入很高,经济压力大;二是人员素质要求高,采编制作复合式能力必须兼备;三是采访、编辑制作、播发等设备很多、很笨重、很复杂,而且多个环节缺一不可,整体要求较高;四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快节奏生活习惯的改变,受众群体悄然发生着变化,电视收视率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这也直接影响着单位的经济创收。尤其是像我们广播电视台,从业人员大幅上涨的经费支出(工资和七险一金)基本靠自收自支,昂贵的设备更新换代与维修完成靠自己(电视行业被称为烧钱的行业),工作成本(自己下乡采访)也在不断增加,而广告收入不升反降(这是各级媒体存在的共性),为使总收入增长(保运转、保发展),真是想方设法(存在的阻力:有很多事别的地方台能搞我们这里不能搞,比喻政府不给配套资金、不给人员经费,但政治任务不断,反而拿我们与中央台比,其实我们与市内县级台比自办节目还排在前列;比喻3个频道位置前移的事;比喻多频道游走字幕的事〈政府公共应急信息发布平台〉)。现在中央电视台就在做生意(比喻发现GO),我们也在谋出路,竹溪没有多而大的企业支撑,创收难(就这还有企业为一两千的广告费找县领导,关于有人说办综艺频道的事-好说好听不好办)。
3、报纸的优劣:《今日竹溪》其实就是竹溪的党报,它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图文质量要求高,便于携带和长期保存。但是,从事该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高,经济投入也比较大,新闻传播的速度比较慢,发行也不够方便。
4、互联网的优劣:作为近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其反应速度快、传播快、图文要求相对较低,投入也相对较少,群众参与度很高,视听兼备且方便,受众面广。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只能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视屏相对较少,缺乏严谨性、缺乏深刻性、缺乏权威感,多数文稿粗制滥造,所有信息可行度较低。
三、传统媒体的改进
1、广播媒体的改进。当前,传统媒体也在不断的改进,我们的广播新闻宣传,两年前,仅靠几个人在报纸和网络上摘抄当地相关新闻信息进行播发,信息不新、且仅靠一个播音员的声音从头播到尾。现在把广播与电视融合为一体,每天播报的信息量多而新,多人主持与配音,再加上较多的记者现场播报和现场同期声,每天的广播新闻显得更新、更多、更快、更活。同时,其传播面更广,出了城区的开路发射外,乡镇村通过光纤同步进行传播,广播新闻实现了数字化传输。
2、电视媒体的改进。竹溪电视宣传媒体在近30年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较快,在全市的县级台来说,虽然硬件靠后、但新闻宣传节目质量还是靠前的(尤其是自办节目)。在新兴媒体的打压下,在人民群众眼里,电视虽然没有曾近的辉煌与重要,但仍然是主流媒体之一,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仍然紧密相连,就目前而言,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数仍然超出拥有互联网数很多。一是数字电视的出现,弥补过去传统电视的不足,从受众收看上讲要方便的多、质量高的多;二是电视台宣传节目也在不断更新,采编播的设备已进入第三代,也就是从模拟设备→标清设备→高清设备(现在正在更新换代),虽然现在还没有实现采编播高清化,但节目质量已经实现质的飞跃和量的扩张;三是电视闭路传输覆盖了15个乡镇,各乡镇主公路沿途的集镇和村庄,且农村的收视率高于县城的收视率;四是电视的传播途径和渠道也在不断拓展,开路的、闭路的、网络的(竹溪新闻网、竹溪网络电视台)、室内的(电视机)、户外的(LED大屏)、以及手机电视。
3、报纸媒体的改进。报纸在靠传统印刷发行的同时,也实行了电子版,融入互联网。读报的人越来越少,纸质媒体(主要指党报党刊类)已经没有啥市场了,人们就是偶尔观看,也是快速浏览标题、图表类。在互联网上电子版的出现基本取代纸质,因为可选择性观看更多(可看、可听),同时,传递信息速递也提供了很多倍,也大大降低耗材、节约了经费。
四、新老媒体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闻媒体宣传形式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部分已经融合。比喻说我们县的广播与电视从采编播到传输已经融为一体,报纸与互联网也基本融为一体,电视与互联网也在逐步融合,室内电视与室外电视也在融合。
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互联网现已成为又一重要的传媒形态。面临巨大冲击之时,作为强势媒体的电视,已经认识到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功能,走整合与互动之路已是新老媒体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转型发展已经起步。比喻说,我们针对电视媒体有较强的人力物力资源、有传统媒体的专业技术特长、有比较丰富的采编播经验等,一是对本身的宣传进行转型,逐步摆脱会务性的报道,记者深入基层抓“活鱼”,让民生类新闻成为“座上宾”,以此解决看点问题;开设新的栏目、丰富栏目内容、灵活栏目形式,实行消息类、信息类、服务类、深度评论类的宣传定时、定点播出,每天都有新内容播出,以此解决新鲜问题。二是拓展传输和播发途径,我们每天的新闻,在7:35,已经与公园广场LED大屏和新合作LED大屏实行同步播出。三是我们每天的电视新闻虽然终止了与竹溪政务网的合作,但在竹溪新闻网上播出。四是我们已经在与央视新闻网合作,建设自己的“竹溪网络电视台”,力求实现电视与互联网同步播出,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可观看竹溪电视新闻节目。五是经县政府批准,与县农投公司合作,在县城和部分乡镇建设多个室外LED大屏,力求视频新闻在人员密集区实现室外同步播出,用强制植入的方式来提高收视率。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是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媒体发展壮大的需要。网络时代,新闻宣传载体也要积极与互联网靠近,加大新老媒体的融合、同类网络的整合力度,努力打造立体式强大新闻宣传媒体。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