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今日一菜:竹溪蒸盆

时间:2014-11-27 08:54:18      字体:  打印  播放

编者按:在历史进程中,竹溪人融合本土饮食爱好、烹饪特色,加之独特的地方土特产,形成了兼融贯通、独具特色的竹溪美食。竹溪蒸盆、酱豆、腐乳、神仙豆腐等美食名扬四方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为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网从11月27日特开设“今日一菜”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特点、做法、来历等方面推出竹溪地方美食,敬请关注。

希望全县各地、饮食餐饮业和饮食爱好者,积极挖掘本土饮食资源,在本网“今日一菜”栏目展示和推广。

高度融合食材的竹溪蒸盆

在竹溪,人们都知道“竹溪蒸盆”是一道招待贵宾、好友的美味佳肴。人们常说:蒸盆好吃,菜难做。此蒸盆如果在原材料配齐的条件下,做好这道菜,光各道工序两个厨子就要忙半天,是集色、香、味于一体的独一无二的山区特色菜。现在,大凡山区来了贵客,人们便不厌其烦地提前做好准备,为客人做上一道家乡的这道特色菜,以此尽显主人对客人的厚重和深情。

“竹溪蒸盆是竹溪民间美食文化的创新,它以独特的烹调方式,将各种原料集于一盆,使它们在色香味上达到高度融合,数百年来经久不衰。


特点:红绿相映,香气袭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让人胃口大开。

制作方法将所要烹蒸的食物放进陶土细腻、不上釉的窖盆里,食物因人口味而定。主要原料为:蒸坑腊肉、猪后肘、仔公鸡,佐料有木耳、香菇、竹笋、土豆、莲藕鸡蛋皮、瘦肉馅做的鸡蛋盒子等。制作蒸盆的猪蹄、鸡肉不宜细切,只切成四大块即可。做时先将盆子洗净,盛足生水,然后再加入主料入炉清蒸。待主料蒸至八成熟时,再放入佐料,然后放入鸡蛋盒子于蒸盆上层,再点缀菠菜、黄花、粉条等,清蒸一会儿即可食用。蒸盆忌大火猛蒸,一般需要34个小时。出锅时,汤清色美,香味扑鼻,油而不腻,特别是汤汁最为鲜美,令人食欲大增。


来历:

“竹溪蒸盆”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唐朝时期,薛刚在正月十五大闹花灯打死太子后,武则天下令将薛家满门抄斩,薛刚被逼与妻子于卧龙山在武三思追杀下含泪离别,独自一人逃至泗水关,投奔本家哥哥薛义。薛义以前在贩卖私盐中被官府缉拿关在长安狱中,后被薛刚救出并安排他到泗水关任总兵,这次他逃过“满门抄斩”一劫,是因为薛义高价贿赂了太师张天左,将名册作了改动,不在薛刚家族之列。

话说薛刚到了泗水关城外,递上帖子,中军将帖子传给薛义后,薛义暗想:薛刚已被皇上下旨缉拿,我这时若藏他,岂不受拖累。便与夫人杨氏商量:“薛刚已到我们这里逃难来了,如果我们趁此机会把他抓起来解往长安,还可以官升三级,你我今后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捉住了他真是一两骨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呀”。杨氏大怒说:“亏你想得出来,弟弟把你从狱中救出来,又安排你任总兵,你不思图报,如今恩人有难,你还想落井下石,会遭天谴的”。薛义见杨氏这样说,知道明的不成,便假意说:“我哪有抓他的想法呀,是试一试你,是不是见财起意之人”。杨氏夫人这才转怒为喜。薛义说罢便去接薛刚,叫杨氏安排宴席为薛刚接风。

到了晚上,总兵府内一派热闹景象,只见一排排蜡烛在微风中摇曳,宽大的客厅中央摆放着很少用的油光晶亮的八仙桌,与气氛不相称的是偌大的八仙桌仅仅坐了三人。薛刚坐在首席,左为薛义,右为杨氏。三人坐定后,杨氏便吩咐上菜。先是上的四大(四个用大瓷碗盛的凉菜有牛舌、猪舌、鸭舌、鸡舌)、六小(六个小碗盛的蒸菜有大酥、小酥、条子、红炖、圆子、蹄脚)、八宾盘(即八个炒菜),最后上的是一个大陶盆装的热气腾腾的蒸盆。席间,薛义亲自把壶,弟兄二人频频碰盏,好不亲热。当蒸盆上来后,杨氏站起来给薛刚拣菜,口中念念有词:“恩人明天满十八岁,我特地吩咐厨房做了这一道用十八种山中的好菜合在一起的汽水蒸盆,一是祝君有财不外流,有才不外露;二是愿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受别人欺负;三是你在落难之时,有十八罗汉保佑你……”。薛刚本是性情直爽之人,加上哥哥热情劝酒,嫂嫂又是情真意切,言辞中充满关怀,便把一切烦恼置之脑后,尽情享受着美酒佳肴。

殊不知薛义暗起贼心,早就准备了一把九转阴阳壶,就是一把壶内有阴阳之分,阴为“迷魂汤酒”,阳为白开水,他给薛刚斟的是阴壶,自己喝的阳壶。薛刚本是疲惫之躯,也无戒备之意,刚把杨氏拣的菜吃完,便一头扎在了八仙桌上。阴险而又忘恩负义的薛义知薛刚已被毒倒,吩咐家丁将薛刚捆绑起来要将他押往长安领赏,杨氏亲眼见此,便来阻挡,被薛义当场一脚踢死。后来山区的妇女为了纪念大仁大义的杨氏夫人,都仿效她做的蒸盆来招待尊贵的客人,并且世世代代传诵着着她的美德。(本故事由丰溪镇邓才明搜集整理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