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扬帆正当时
——桃源乡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侧记
走进桃源乡中心学校,扑面而来的是葱茏的树木、如茵的绿草、姹紫嫣红的花朵。清雅的校园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如同置身于写意山水间。校园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富有启迪意义的校训端庄醒目,领袖、伟人、科学家的画像悬挂在走廊。晨曦中,琅琅的书声不绝于耳;夜色里,宽敞的教室灯火通明。当地老百姓都说,学校像个大花园,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真是太美了!
桃源乡中心学校地处桃源乡中心地段,东与竹山柳林毗邻,南与向坝相依,西与丰溪接壤,北与天宝相连。服务面积339平方公里,所辖九个行政村,一个国营源茂林场,总人口8588人,面向三所完全小学招生。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桃源乡中心学校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班子带活一支队伍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就意味着一所学校有了成为好学校的基础。以杨坤树为校长的校行政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务实。在“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基础,以质量谋发展,以教研求创新”的办学理念及“努力打造农村一流学校,为培养一流人才奠基”的办学目标的指导下,始终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打造学校品牌,把学校当成家庭一样用心经营,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的作用,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蒸蒸日上。同时通过党风廉政建设、校务公开、工会监督、公开承诺等方式,加强班子成员自身建设,严格自律,以身为范,围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坚持为全校师生服务,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用辛劳和汗水迎来了学校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盎然之春。
一个改变带来一片笑声
以前,桃源乡中心学校办学条件非常落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学生就餐日晒雨淋,狼狈不堪。学生宿舍是低矮破旧的平房,阴暗、潮湿、拥挤,暴雨天气房顶漏雨,常常淋湿被褥,导致学生睡眠不足,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学设备陈旧,三尺讲台,两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提个录音机上课学生都感到惊讶不已。
凭借均衡教育的春风,桃源乡中心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办学规模不断提高,校舍日渐短缺,一些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看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孩子们,看着还挤在建校初低矮阴暗的老房子里苦读的学生们,看着备课、做饭、休息于一间狭小宿舍的年轻的教师们,校长杨坤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新的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服重重困难,筹措各方资金,加大了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他们本着着眼长远、稳健有序、起点高、步伐快、现代化意识强,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力求使得校园布局最大限度合理有序。
短短几年间,学校先后建造了:一幢窗明几净高标准的四层教学楼一幢餐桌椅配套完善的高规格学生餐厅,一幢一人一间高质量的教师周转房,一幢可容纳寄宿生600人、配备独立卫生间和浴室的三层学生宿舍,硬化了校园场地,建成了塑胶运动场,修建了时尚大气的校门,一幢多功能办公综合楼已经开始动工。现在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专用教室齐全,拉通了校园网络,安装了监控系统,即将拥有多媒体室、计算机室、舞蹈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劳技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仪器室及其它相关配套教学用房和设施,藏书2万册,音体美教学装备一应俱全。教室安装了“班班通”,老师轻轻一点,书本上的知识就搬上荧幕;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现代教学技术。丰富多彩的学校教学活动,将会将学校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一项改革激活一盘棋局
近年来,新一轮的课改春风吹进了桃源乡中心学校的校园。杨坤树校长积极学习县教研室传达的课改精神,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深入课改前沿,多次组织教师到实验中学、城关中学、水坪中学、蒋家堰中学等学校取经、听课;邀请县教研室的专家、名师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传经送宝。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名师教学课堂实录,汲取经验。定期举行教师教学比赛活动,相互学习。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该校在教育教学的推进上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观念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水平良莠不齐,影响着教学效果;小组合作模式探究,学生讨论交流流于形式。根据问题,学校教务处对症下药,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制度:《桃源乡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方案》、《桃源乡中心学校学生评价方案》、《“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桃源乡中心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经过不断摸索、改进,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体现在“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自学探究,交流展示”、“难点释疑,延伸拓展”、“反思小结,当堂测评”四个课堂环节的循序渐进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了积极的评价机制,把学生按照优中潜的搭配,挑选品学兼优、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学习组长,在课堂上负责本组的学习讨论和交流,课后“结对子”辅导后进生,教师对各组及组内人员采取加分的方式对个人、小组长以及学习小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人人争优、组组竞争、团结互助”的浓厚学习氛围。
一年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校风班风呈现出健康积极的态势。羞于表达的学生少了,踊跃发言的同学多了;老师讲的内容少了,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了;“填鸭式”“满堂灌”的的课堂少了,讨论交流的场面多了。
一条热线播撒一路温情
桃源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受打工潮的影响,很多学生的父母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该校近有7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校把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当做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留守儿童更是厚爱一层。学习上,加强辅导,重一个“勤”字;思想上,加强教育,重一个“引”字;生活上,进行无微照顾,重一个“爱”字。学校领导班子用爱心和奉献,着力将校园打造成“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
学校设置了“亲情热线”,免费提供给留守儿童专用,拉近了他们和远方父母的距离,方便他们及时向父母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购买了许多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添置了不少体育器材,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学校还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德育处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娱乐等系列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积极响应“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号召,该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家访计划。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班主任组成的“代理家长”,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儿童生活上的知情人、学习上的引路人和成长道路上的保护人,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大鹏展翅乘风起,风劲扬帆正当时。近几年来,该校坚持“全面发展,注重特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学校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桃源乡中心学校正秉承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严谨、奉献、博学、善教的教风,勤奋、守纪、拼搏、进取的学风,为建立一所现代化、高素质、有特色、出人才的精致学校而努力奋斗着,力争把桃源中心学校建设成为竹溪县南部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顾娇娇)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