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东风吹来满园春

时间:2014-09-09 17:57:43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走笔
通讯员徐俊李思忠陈龙兵

竹溪县长安学校今秋开始招生
当下的竹溪,草木葱茏,丹桂飘香。美观大气的教学楼、温馨如家的学生宿舍、配套齐全的功能室、标准化的塑胶运动场,在绿树掩映下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写意画镶嵌在大美竹溪的山山水水之间,全县教育呈现一派风生水起、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挥洒血汗育桃李,换将新绿百千重。多少年来,砥砺奋进的竹溪人凝心聚力办教育,谱写了一曲曲重教兴学的华美乐章。站在新起点,竹溪人巧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东风,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实施,大力度、大手笔、大气魄的挥洒着如椽巨笔,在竹溪广袤的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和美画卷。
倾力投入让城乡学校一样美
穷县办富教育,小县办大教育。让城乡学校设施一样优质,让孩子们同浴教育公平阳光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追求。
强化政府责任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全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坚持“三个定期”和“三个优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究均衡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四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到中小学调研;定期看望、慰问教职员工,悉心听取教学一线的呼声;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议事时,优先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决策时,优先解决教育难题;督察时,优先跟踪督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实行挂牌责任督学驻校蹲点,要求每月蹲校10天以上,不达目标不收兵。组织挂牌责任督学开展互访互查和阶段性督导评估检查,同时,印发《工作简报》和《工作周报》及时通报创建工作进度,确保创建工作按时间节点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业,应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再穷不能穷教育,经济条件再落后,办学条件不能落后,只要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请求我们照单全收!”县委书记余春存的话掷地有声。
我县财政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确保政策规定的“转移支付”和“两费一金”投入到位。2013年,全县对照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超前一次性规划到位。计划投入资金3亿元,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2013年,投入建设资金8070万元,续建和新开工项目6大类79个项目。投入资金2322万元,依托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水平全面升级。今年,县政府计划总投资9973万元,用于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扩大校园面积,配备实验室仪器及图书等。同时,开展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编制“改薄”项目资金2.05亿元。通过加大投入,保证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县三年行动计划规划的33所幼儿园建设基本完成,并创造性地引入了“公建民营”办学模式,一个“政府主导、公办为主、公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格局初步形成。
有了政府力量作为强大推手,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的浩大工程,正在竹溪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
倾情培育让城乡教师一样优
机制创新是推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关键。为促进师资均衡发展,全县把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做为工作重点来抓,有效激活了教师队伍的一池春水。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两年,全县招考了139名新机制教师,80名过渡性岗位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25名幼儿教师考录到农村幼儿园任教,签约了40名重点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到高中任教。全县认真落实“百千万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国培、省培等五级联动培训教师7500人次。
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近年来选拔推荐了58名校长和300名骨干教师到外地参加挂职培训和跟岗学习,先后接受十堰市城区43名教师来县支教。学校搭台,教师唱戏。认真落实湖北省“启明星”计划,选派14人组成了4个启明星团队赴乡镇学校支教,组织237名教师进行城乡交流。
建立教师典型引领机制,组织开展“师德标兵”、“道德模范”、“最美乡村教师”评选,设立“名师工作室”等活动,树立典型,引领教师崇尚师德,爱岗敬业,摩托车上的教师吕祥华等先进典型,先后在《湖北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予以报道,展示了竹溪教师的良好形象。
建立教师激励关爱机制,对南部山区的农村学校教师,在落实农村教师艰边津贴、交通补贴的基础上,从今年元月起开始兑现农村教师每月300元、400元、6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同时,实行优先评聘职称、优先选拔到教育管理干部岗位等“八个优先”政策,有效实现了“优者从教、教者从优”。
通过大胆创新,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城乡、校际之间师资的相对稳定和均衡。
倾心管理让城乡教育一样好
学校管理规范化建设,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为有效加强德育工作。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以“经典教育、文明教育、安全健康教育、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四项教育”活动,通过教师带学生、学生带家庭、家庭带社会的形式,探索了一条“小手拉大手”的群众教育新路子。开设“道德讲堂”,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以“学生讲品德、教师讲师德、干部讲政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活动。通过典型引领,榜样示范,为全县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树立了文明标杆。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全县始终把教育质量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中考成绩稳中有升,高考实现了新突破。2013年高考综合排名位于全市第三、南三县第一,市教育局专门向县委、县政府颁发了《喜报》。今年,高考全县一本上线101人(含艺术类),其中,普通文理类一本上线79, 比去年增加24,增幅达43.6%;本科上线人数789人,上线率为60.9%,同比增长6.9个百分点。
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底线。大力开展“优秀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积极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夯实安全工作基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平安”创建达标率100%。一年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和谐稳定,实现了全县学校安全工作责任零事故、学生在校非正常死亡零记录的“双零”目标。连续三年,县教育局被市教育局授予“十堰市学校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围绕开展“四好一满意一放心”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2014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31143名学生享受了每天3元的营养餐。通过县乡两级的扶持,学校蔬菜基地达到500余亩,寄宿制学校蔬菜自给率达到80%以上。同时,争取中国青基会100余万元“希望厨房”设备,18所受赠学校10000余名师生受益,全县学校后勤工作先后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组织专题集中学习、开设夜学讲堂十余次,开展“三进三问”活动,围绕“四风”问题,分别组织召开“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全县中小学校长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坚持做到“边查边改”。召开了高质量的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大力推行政务、校务、财务公开,努力做到依法治教、民主治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
倾注关爱让城乡学生一样乐
如今,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各学校认真落实关爱留守孩子“五个一”措施,即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开设一部“亲情电话”、结识一位“爱心妈妈”、书写一封家书、组建一个课外兴趣小组,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在关爱留守孩子的同时,不断完善政府和社会助学体系,大力帮扶贫困学生。自2011年以来,全县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补助资金就达1700万元,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2253万元。不断完善社会助学体系,调动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多渠道募集资金,奖学奖教,资助贫困学生。201444日,竹溪县教育协会成立,三位社会爱心人士捐赠300万元爱心基金。816日,举行了金秋助学奖学金发放仪式,现场发放奖金38万元。近年来,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累计达2000万元。
充分保障农民工子女和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广泛接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实行免试、“零收费”政策,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发展恰如春潮涌,攀登正未有穷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竹溪,正朝着“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同等优质教育”目标一路高歌前行,未来的竹溪教育必将更加精彩!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