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通讯员 徐国臣 陈龙兵
7月4日,竹溪县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录用教师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名单面向社会公示,这标志着此次招聘工作圆满结束。近年来,竹溪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待遇,有效激活了教师队伍 “一池春水”,促进了县域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创新管理机制,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教育要发展,管理是关键。竹溪县教育局先后出台《竹溪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竹溪县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文件。
公开竞聘管理干部。2010年以来,竹溪县教育局面向全县学校公推优选 30名教育管理后备干部在县教育局挂职锻炼,公开选聘了45名中小学校校长及科室负责人,让优秀教育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制定校长绩效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校长的去留升降、绩效工资分配挂钩。教师实行全员聘任,教师待遇与工作业绩、师德师风考核挂钩,奖优罚劣、能上庸下,教师队伍配备逐步均衡。
锤炼师德师风。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师德培训、政风行风建设等系列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同时,加大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督查力度,出台《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通过“电视问政”、“局长热线”、“校长信箱”等渠道,强化社会对师德师风的舆论监督。
科学统筹规划,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竹溪县按城乡“一盘棋”的思路统筹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严格按省定标准给足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的基础上,小学按师生比1:23.8,初中按师生比1:19.3足额配备教师,为妥善照顾寄宿学生,寄宿制学校按一定标准配备生活教师,让家长放心,得到群众好评。
通过公开考试引进人才,2004年以来,先后引进532名大学生到竹溪资教。2012和2013年,共择优招录290名本科大学生,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优先保证了薄弱学校的师资配置。
为切实解决边远农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竹溪县大力实施边远学校教师定向培养工程,所有定向招录的教师一律安排到边远学校任教,并签订任教合同。2012年以来,全县招考了83名新机制教师,30名过渡性岗位教师,30名过渡性岗位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增强了边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
强化培训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7月3日,竹溪县首批6名中小学教师赴省城参加第二期“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免费培训,今年暑期,全县共有268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分批次到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集中培训。
竹溪县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来抓。2012年以来,利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累计培训教师8300人次,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为城乡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建立了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城乡学校教学管理干部轮岗交流和乡镇之间骨干教师走教机制,2012年以来,同时组织237名教师进行了城乡交流,先后选拔推荐58名校长和300名骨干教师到外地参加挂职培训和跟岗学习,十堰城区43名教师到该县乡镇学校支教,破解了学校师资配置、教学教研的瓶颈。
改善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从2012年起,竹溪县对南部山区9乡镇的在职在编教师实行交通费定额补助,两年来,累计发放特殊津贴127.44万元。在此基础上,对长期扎根农村学校的教师实行优先评聘职称、优先选拔到教育管理干部岗位等“八个优先”政策,有效实现了“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目标。
2013年,全县共有281名农村教师享受每月600元的省政府补贴。2014年4月4日,成立了“竹溪县教育协会”,已筹集300万元教育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奖励优秀教师。关心教师生活。2011年以来,投入5200万元,建设教师周转房、食堂,缓解教师食宿难问题。
每年教师节,竹溪县都拿出专项资金表彰优秀基层教师,奖励关心支持教育的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吕祥华、汪远海等感人事迹引起央视一套、《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