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中央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明确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民主生活会“辣味”渐浓,真谈、真批、真流汗,甚至很多人在会上“痛哭流涕”,民主生活会效果凸显。然而,也有舆论爆料,一些地方的民主生活会就像是做戏。如果说原来演的是枯燥乏味的“应景戏”,那么现在演的则是精彩绝伦的“样板戏”。但不论多么精彩,戏终究是戏,是花架子,当不得真。要真正发挥民主生活会作用,实现转变作风之目的,就必须摒弃做戏思想,从一个“真”字下功夫,刮骨疗毒,治病救人。
不做“样板戏”,会前要真查摆。一些地方为了把民主生活会这出戏唱成精品,唱成“样板戏”,确实是下足了功夫的。各类角色俱全,有导演,有创意,有编剧,有主角,有配角……剧本更是花费心思,一遍遍修改、润色,于是一部部“样板戏”脚本出炉。有了剧本还要进行彩排才会真正上台。但是不管多么才情俱佳,台词还是有底线的,就是不能触及深层次问题。这样的剧本虽看上去“精彩”,却无法让党员干部看清自己的问题,依旧是“灯下黑”;虽能保持同志间“一团和气”,却无法真的提高班子战斗力。
不做“样板戏”,会上要真流汗。一些地方由于事先备好了剧本,分好了角色,到了台上自然就没有了顾虑,放开了上演一出出精彩“样板戏”:虽妙语连珠,却能避开实质问题;虽你来我往,却是花拳绣腿;虽炮声隆隆,却多是空子臭弹。演员演技也相当不错,你一言我一语,唾沫星子乱飞,声色俱厉,互不相让。但演技再精湛,也难掩内容的苍白,掩饰再巧妙,明眼人还是一眼看透本质。演员们也许会象征性地擦擦汗,但不是真的流汗,也就不会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做“样板戏”,会后要真整改。戏演完了自然要散场,散场后自然也没人再拿戏文当回事儿。当然,如果演得太成功了,也许还会开个庆功会庆祝庆祝,但也仅此而已,到了台下谁还记得戏里究竟演过什么。于是,涛声依旧,一切复归从前。但真正的问题还摆在那里,时间长了自然会出大问题。
评判一次民主生活会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贯彻了一个“真”字,是否做到了真查摆、真流汗、真整改。奉劝各位做戏的领导干部,不要以为如此就可以蒙混过关了,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有没有问题、你的领导班子有没有问题,他们一清二楚。文艺舞台上的“样板戏”,大家也许会喝声彩,但民主生活会开成了“样板戏”,群众肯定会喝倒彩。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