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书记“问”路

时间:2014-07-07 07:58:15      字体:  打印  播放
——余春存到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东沟村工作调研侧记
记者刘安西
美丽的山、美丽的水、美丽的村 、美丽的人。7月5日一早,县委书记余春存轻车简从,深入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水坪镇东沟村调研。
今年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余春存多次深入水坪镇东沟村,走访贫困户、慰问老党员,与群众拉家常,投入真情开展帮扶活动,贴民心、听民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与东沟村干部群众携手共谋未来的发展。
余春存强调指出,全县上下要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统一思想,转变作风,谋求产业发展,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好的作风、好的产业、好的实事,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武,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统战部长蒋波随行调研。




问“路”之一:群众盼望已久的通村路修通没
东沟村,位于竹溪县城之东,水坪镇之西,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的小山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261857人。这里林灌丰茂,鸟语花香,气氛幽静,使人有远离尘嚣之味。它像一折又一折美丽的画扇,装点着这里的山水和土地。
今年39日,县委书记余春存带着对群众的深深牵挂,专程来到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水坪镇东沟村,实地调研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了解村民的生活与需求。
通过座谈了解,得知这个村三组最偏远,也是唯一一个至今未通水泥路的地方。村民要走近2公里坑洼不平的山路才能到镇集市。群众形象的比喻说,来三组的人“一要戴草帽,二要带镰刀。不然的话,不是被刺划破了头,就是被刺划破了脚。”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弄清群众的所思所盼,余春存穿着雨靴,走过泥泞的山路,来到该村三组78岁老党员罗明全的家中,与老罗亲切地攀谈起来。“您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我希望村里能有一条好路,方便我们出行。”交谈中,当老罗说出了他对村里的最大愿望时,余春存坚定地回答道:“县委、县政府一定会尽全力,尽快实现您的愿望。”得到肯定的答复,老人开心地笑了。
承诺就是责任,落实重于泰山。余春存对群众作出的承诺是说到做到,不让群众失望。后来的几个月,在他的张罗下,村委会按照“一事一议”方法采取群众出工,集体出钱的办法,3月中旬开始动工修路。据村组干部说,修路开工的这一天,三组的群众像过年一样,自发的放着鞭炮、烟花庆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又过了三个多月,水泥路竣工了。通车典礼这天,现场热闹非凡,来自东沟村三组的群众又像过节一样,燃放起鞭炮、烟花,敲起锣鼓,用农民特有的喜庆形式庆贺他们终于圆了世代期盼的通车梦。
听说东沟村三组的路修通了,但不知道路修的质量怎么样?余春存决定亲自到现场去看一看。5日上午,他在乡村干部的陪同下来到三组。这一次来到三组与第一次不同的是,开着小车走着水泥路一直到村尽头。看到路修的直且质量高,他十分高兴。所到之处群众也高兴地说,感谢县委余书记为他们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并高兴地称这条路叫“富裕路”。
村党支部书记周益民告诉记者:“如今可好了,修通了路,不少群众都买了摩托车、农用车,出行太方便了。外地老板陈光满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计划在这里投资500万建设花椒基地。要是路不通,他哪会在我们这投资哟!我们想就不敢想。”


问“路”之二:路线教育活动干部作风转变没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改进作风是余春存这次调研的又一大重点。余春存指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乡村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俗话说,心灵相通,一通百通。我们要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一如既往地进农家门、说农家话、喝农家茶、吃农家饭、解农家难,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亲人,既走进田间地头,又走进群众心头,用真心换真情,同人民群众真正的建感情、立信任,力求同人民群众心连心。余春存说:“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主要看干部的作风是否有根本的转变、看干群鱼水关系是否密切、看人民群众是否信任、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群众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和意见,要分清轻重缓急,能够解决的要尽快地解决,不能解决的要给群众解释清楚。”
就如何搞好教育实践活动,余春存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学习摆在首位,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全面领会精神实质,努力做到认识上再提高,思想上再升华,筑牢转变作风的根基。要聚焦“四风”,在查摆问题、找准问题上讲“认真”,敞开心扉找问题,为开展好下一阶段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余春存对加强和加快转变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作风问题的好坏,事关党的事业成败、事关民心相背,我们县、乡、村干部与人民群众空间距离最近,心间距离也最近,一定要同群众建立鱼水关系,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解决所思所想、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用真心换取群众对我们的真情。”
“再小的官,也有官僚主义,再小的地方也有享乐主义,再小的事也有形式主义,再少的钱也有奢靡之风。”余春存语重心长地说,“当前,我县干部作风总的来说是好的,较之教育实践活动前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是工作作风不实、工作热情不旺、工作劲头不足、工作动力不大、工作要求不高。有的干部对工作麻木不仁,责任心不强,要求不高,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满足于一般性常规工作任务的完成。有的干部对基层缺乏服务的真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愿深入基层下到一线,不愿调查研究,不愿帮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还有的干部错误认为做事做多了还会惹来麻烦、引来是非、招来矛盾,从而产生了对工作上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就躲,能溜就溜的不负责任思想。这些都是要我们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余春存强调,惰政是最大的不廉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教育我们的干部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他们建感情立信任。党员干部要树立“干成事是人民群众的功臣,会干事是人民群众的仆人,不干事是人民群众的罪人”观念,在工作中不做浮在水面的“鸭子”,要躬下身,沉下去。这样的干部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问“路”之三:发展村级经济产业之路找到没
“没有村级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的稳定。”余春存指出,“各级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按照远、中、近做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以来,东沟村按照“山水东沟,美丽东沟”这一发展定位,已建成花椒基地200多亩,核桃、茶叶、苗木1400多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产业项目,实现了“一组一品”。特别是三组,地处偏远、生态良好、气温潮湿,适合花椒生长。最近,该组由于修通了村组公路,陈光满计划在这个组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投资500万元发展“九叶情花椒”。
“发展‘一村一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是主导产业开发的载体,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县村级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余春存说。
余春存认为,就我县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实践证明,县委、县政府前几年提出的“南特北茶、适度兼抓”的产业发展思路是对的。如今南部山区近期烤烟、中期药材、远期干果,北部山区以茶叶为主,建设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在346国道沿线建产业集聚区,培育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和矿产建材四大工业体系已形成。
“最近各地要把加快村级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增产增收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余春存说,“要进一步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使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总量增长、增幅提速、质量提高三大目标,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余春存要求,各地要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绿色产业为重点,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鄂坪、天宝、兵营、新洲、水坪等乡镇,要在不突破生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可大力组织群众搞好猪、牛、羊的传统养殖,促进群众增产增收。
“群众增收了,富裕了,是社会最好的稳定器”。余春存指出,“没有规模和品牌,就没有占领市场的冲击力。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要高度重视品牌的培育,着力打造一批能够代表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二要规模发展形成‘块头’,不能搞那些所谓的‘只见星星不见月亮’零星产业;三要引导村级产业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拢,向规模经营推进,把‘一村一品’建成龙头企业稳固的生产基地,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