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溪走访纪略
(一)爱在青山绿水间
(通讯员:余丽媛田宏伟)6月29日,武科大“寻访美丽竹溪,共享生态文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竹溪县林业局,观看了竹溪县林业发展纪录片并与林业局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大家首先观看了“爱在青山绿水间——竹溪县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纪实专题片”,并聆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经济发展离不开生态保护,生态保护也需要经济发展做保障。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问题上,我们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留住绿水青山”。此举得到了所有同学的一致赞同。
据了解,近年来,竹溪县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以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为目标,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活力,取得了显著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竹溪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规范操作程序,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目标,并从改进林业管理方式入手,构建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体的林业管理新体制,构建了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另一方面,竹溪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现了从“要我造林”到“我要造林”的转变,并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坚持“保护天然林、培植人工林、发展经济林”的方针,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实现了竹溪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二)探幽十八里长峡
(通讯员:章健宇)6月30日,武科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竹溪县南部山区的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开展探寻走访活动。
进入十八里长峡,我们都被眼前奇诡绚丽的美景吸引了。远望群山叠翠,悬崖绝壁高崇入云;近望峡谷,清流蜿蜓奔泻,公路沿河回转,河中臣石累累、古苔斑斑,碧水中游鱼可数;两岸绝壁对峙,古木藤蔓倒挂,古洞成群,流泉飞瀑比比皆是。看到这些,我们纷纷拿出相机捕捉这些难忘的美景。
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位于鄂西北边陲,鄂、渝、陕交界处,东部毗邻神农架,西邻重庆小三峡,与重庆巫溪县接壤。据当地人介绍:“十八里长峡集峨眉的秀、华山的险、武当的俊、张家界的幽于一身,又以自然原貌的绿色植被覆盖独占一绝,峡虽窄长而不失其雄伟,谷虽深幽而不失其灵秀,长峡两岩群山起伏,峰峦林立,2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49座,最高的葱坪主峰海拔2740米,最低的海拔也在860米以上。”
(三)走访双胞胎村
(通讯员:陈蕊蕊余丽媛)6月30日,我们来到了竹溪县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走访远近闻名的双胞胎村——双坪村。
走访的第一个受访者是个70多岁的老人,据老人介绍,双坪村生双胞胎的概率大约有20%。他家里就有一对双胞胎,现在都已经18岁了。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另外一家有双胞胎的村民家中。据村民介绍,竹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和计生优抚政策的落实,对双胞胎贫困家庭都会给予适当的帮扶。
据了解,双坪村隶属湖北省竹溪县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位于竹溪县南部、鄂渝陕交界处,地处大巴山东段北麓。全村现有农户268户,981人,版图面积19.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双坪村是著名的“双胞胎村”。据不完全统计,双坪村自1924年至今,有28对夫妇生育了29对双胞胎。其中1980-2008年29年间,出生双胞胎12对24人。另外,2014年又有1胎即将出生(经B超检查已确认为双胞胎)。12对“80后”双胞胎中,有“双龙胎”1对,“龙凤胎”5对,“双凤胎”6对。双坪村三组赵正国、邓习凤夫妇1987年、1988年连续2年怀2对双胞胎。双坪村双胞胎出生率远远高出自然出生率水平,是否与当地人的食品结构、自然环境有关,目前尚未得到科学的解释。
(四)寻访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
(通讯员:蔡捷) 7月1日,我们来到了位于竹溪县泉溪镇八卦山的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考察国家濒危二级保护动物——大鲵。
在保护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茂密的野生红豆杉。据介绍,巨大的药用价值曾使红豆杉遭遇灭顶之灾,该保护区目前还保存着一大批野生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银杏等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据了解,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位于竹溪县泉溪镇境内,流域面积295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因地处山涧河谷地段,众多巨型石块堆积形成大小不一的间隙、洞穴等。水中常年有腐烂碎叶、水生昆虫等丰富的天然饵料,成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鲵最适宜的栖息、繁衍场所。该保护区自成立以来,以保护和繁育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为主线,以恢复和提高区域生态功能与环境质量为目标,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保护区管理体系,管理成效日益显著,为维护当地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探寻龙王垭茶业集团
(通讯员:王子星刘迪陈蕊蕊)7月1日,我们来到了湖北龙王垭茶业集团,对该公司茶叶基地、茶叶生产加工等情况进行了探究学习。
我们首先来到了展示茶文化的茗箭阁,在此欣赏了别具一格的茶艺表演。茶艺师介绍说:“要想泡出好茶,除了优质的茶叶,还需要合适的茶具和茶艺师的高超技艺”。之后我们观看了龙王垭茶业集团宣传片,了解到龙王垭茶业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湖北省绿茶加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龙王垭茶园,亲自体验采茶。在茶园里,我们看到了漫山遍野、错落有致的茶树。据介绍,龙王垭地处北纬31?,海拔970米,境内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泉溪交错。龙王垭茶分绿、红、乌、白、黑五大茶类,拥有武当道茶、龙王垭茶、箭茶、龙峰茶等四个系列,尤以“箭茶”为最,因开水冲泡时茶叶呈“利箭”状而得名。
随后,我们换上了干净的工作服后,在车间师傅的引导下来到了龙王垭茶叶加工车间。在此我们看到,车间师傅首先将新采摘的茶叶倒在200度左右的锅中进行初炒,接着进行揉茶,在经历十几分钟的揉茶后,熟茶也有了一定的韧性,之后再把茶叶摊平晾晒一个小时后进行再加工。通过深入的学习和观察,使我们体验了一次难能可贵的采茶、制茶、品茶之旅,平时我们只知喝茶的甘爽,殊不知制茶的工艺如此繁琐。
(六)走进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
(通讯员:吕明亮)7月2日,我们来到了位于竹溪县工业园区的梅子贡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领略醇厚的贡茶文化。
在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我们参观了贡茶生产的整个流程,亲眼目睹了摊青、杀青、毛火、整形、足干、精选等茶叶制作流程。董事长叶艳亲自为我们介绍了梅子贡茶的悠久文化,畅谈了公司初创至今的点点滴滴。我们了解到,该公司始终坚持“引领健康时尚,传承贡茶文化”的经营方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从绿茶到乌龙茶,从喝茶到吃茶,从传统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历史性跨越,始终勇立茶叶生产潮头,目前已成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了湖北省绿茶生产第一方阵。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