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活动中,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则会无意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和感情,从而使孩子对教师产生抵触感,这种结果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不是教育的本质。
班上有一名叫张成凯的小男孩儿,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类型,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他相对于其他孩子而言,都显得格外自由散漫。教学活动时,他不停的和旁边的小朋友说笑;站队时,他则躲在队伍的后面跑来跑去,唉!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孩子。我想了很多方法,经常找他聊天,他总是很懂事地点头,可下一分钟,又变成“原生态”;和他的妈妈也沟通了几次,但都收效甚微。怎么办呢?看着这个聪明却欠“可爱”的孩子,我觉得自己很无奈。
有一次午饭后,我忙着收拾餐桌,整理孩子们用过的毛巾,打扫地上撒的饭粒……总之是忙得“不亦乐乎”。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小小的身影也在我周围忙前忙后,一会儿擦擦桌子,一会儿收拾餐具,然后又跑去挪凳子。是谁呢?我抬眼看去,竟然是张成凯,真是让我感到很意外。看着他像模像样的忙着,我笑眯眯地夸赞:“哇,张成凯好棒哦!会给老师当小帮手了。”听了我的夸奖,他的脸上居然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从此,每天饭后我都会看到张成凯忙碌的身影,并且越来越有自信。当其他小朋友也想来帮忙时,他摆摆手说:“你们都不会,看我的!”渐渐地,我发现在活动中张成凯被点名的次数越来越少,相反,还经常得到夸奖。班上的孙老师也反映“张成凯这段时间有进步,表现好多了。”
是什么让他产生改变?或许就是因为那一次帮我收拾餐桌的行为受到了表扬,得到了我的认可,在他的心里建立了从所未有的自信。他发现,原来自己在这方面胜于其他的小朋友。正是有了自信,才使他在活动中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
通过这件事情,使我对以前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反思,有时只要看到孩子们犯错,就一味的批评,并没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致没有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的确,孩子是美丽的,只要你善于发现,因人而异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一定会惊喜连连;只要你给孩子一点阳光,他们回报你的将会是整个春天。(杨娟)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