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通讯员 陈龙兵
“四月采茶麦穗黄/磨坊受苦孝三娘/白白挑水三进担/这里挨磨到天光……6月13日,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坝民歌”传承基地竹溪县向坝中心学校的民歌课上,孩子们正在与民间歌手同台竞技,一曲《倒采茶》低沉凄凉,催人泪下,这是竹溪县教育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局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软实力。
高点定位,确立建设新思路
“在办学条件实现基本均衡后,如何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竹溪县教育局局长郑传宝说。“我们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培育特色校园文化,为实现学校内涵发展、跨越发展和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局通过开设 “校长论坛”,举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讨论等活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确定了 “以人为本、提升品位、追求卓越” 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以打造“平安、文明、书香、和谐”校园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重点抓好制度、环境、精神三项建设,将全县中小学建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氛围浓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
全县各学校深挖地域文化,将传统民俗、民歌、石刻、楚长城遗址、贡米、贡木、贡茶等文化元素植入校园文化,沿袭传统文化根脉,开发校本课程教材,开设地方课,逐步构建具有竹溪地域特色的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文化氛围。
分步实施,落实建设新举措
3月14日,竹溪县校园文化创建工作现场会在中峰镇中心学校召开。几年前,该校没有特色鲜明的校园主题文化,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而在今年4月,该校荣获湖北省“绿色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该县坚持“典型引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实施塑造典型培育亮点、观摩交流总结经验、辐射带动整体提升的“三步走”战略,使校园文化建设显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按照“一校一规划、一校一章程、一校一制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评估”要求,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大胆创新,探寻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之路。
2012年,竹溪县率先在城关中学、县河镇、水坪镇、城关镇等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如今,在全县各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蔚然成风。各学校每年开展“书香伴我行”校园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式来展示校园文化创建成果。
因地制宜,精心培育新亮点
“教师敬岗,仁爱厚德、博学善教;学子勤奋,励志笃行、乐学善思……”走进汇湾镇中心学校,新建文化石上以“善”教育为主题的《汇湾教育赋》格外醒目。
像汇湾镇学校一样,竹溪县各学校不搞一刀切,避免千校一面,从细微处入手,因地制宜,培植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新洲乡中心学校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学校“一训三风”形成了以“礼”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县实验中学借学校所处五峰山和地母庙的独特地域,挖掘“五峰文化”内涵,学校成立五峰书屋,开办五峰论坛,弘扬“五峰文化”。
在竹溪最偏远的双桥小学以“人与自然”及传承国学经典为主题,结合省级自然保护区美景展示,配以经典国学为主的书法、国画、篆刻作品,使学生在大自然中接受到国学的熏染。
环境文化让更多的学校阳光开放,别具一格。各学校以绿化、净化、美化、人文化协调发展为目标,精心布置班级、走廊、教室及校园,真正使校内“每堵墙、每个牌匾、每个景点”都生动起来,不仅让学校美起来、温馨起来,还使校园富有时代气息。县实验小学重视注重阳光文化熏陶,建设有“阳光园”、“承启园”、“赏心园”,使校园处处绿意盎然。
全县各学校注重行为文化建设,引领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013年,该局在中小学开展了深入开展以“经典教育、文明养成教育、安全健康教育、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四项教育”活动,涌现了“摩托车上的乡村教师”吕祥华、带着爷爷奶奶上学的美德学生刘培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竹溪县教育局致力于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塑造了一批环境优雅、特色鲜明、品位高雅、书香浓郁的好学校,使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大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者单位:竹溪县教育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