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报评论员:
强化问题导向,既是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着重强调,要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第一批的延伸和深化,更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力度不减。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让整改措施落地生根,让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才能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
联系群众,根本在服务群众;查摆问题,目标是解决问题。回顾总结第一批活动不难发现,那些效果好、群众满意的地方和部门,往往是以问题为抓手,在人们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动真碰硬、勇于突破。从节俭办晚会到清退会员卡,从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到清理公车和楼堂馆所,从管住公款节礼到叫停贺卡挂历,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了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党风一新、政风一清。实践证明,突出问题导向,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顺应了社会的热切期待,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长效。
强化问题导向,前提是要把问题找到、找准。第二批活动单位的一大特点,是更直接面向群众,更贴近基层一线。群众的要求更加具体,期望也更高,活动举措实不实、效果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切身感受最直接。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问问自己有没有不注重实效,热衷搞形象、政绩工程,有没有心浮气躁,拉关系、找门路、搭天线;县市区直属单位,要查查自己有没有办事拖拉,对上级的任务不合意的就不办、对群众的事情拖着不办;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就要从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努力,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确保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问题要找到、找准,还要广开言路、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从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来看,查找问题的方式和渠道其实很多,比如,在基层干部群众、“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和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中查找,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典型案件中、从工作实际中、从个人日常工作生活小节中查找,在干部考察、民主测评、巡视工作、审计信访中查找。通过多维视角、多种途径的汇聚,让查找问题不出偏差、不留死角。
强化问题导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调查梳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积小胜为大胜,我们才能让群众看到查找问题的真心、解决问题的决心,看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