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县一中用雷锋精神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时间:2014-03-26 17:19:29      字体:  打印  播放
三月初以来,县一中利用三月“雷锋月”让学生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用雷锋精神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近年来,一些外来方面思想正日益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些学生存在着意志力差、学习不肯钻研、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缺少公德等人格方面的缺陷。该怎样弥补学生人格方面的缺陷,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竹溪一中深深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需要一面旗帜的引导,一名英雄的示范,也就是需要一个比较实在的具体可感的、可效仿的,富予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结合体。而雷锋正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焕发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形象,正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竹溪一中多年来一直把雷锋精神贯穿德育教育的始终。
首先,该校利用三月“雷锋月”让学生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因为年年都要学雷锋,年年都是听老师讲雷锋的故事,读雷锋日记,到街上去打扫卫生,到福利院去慰问孤寡老人,在三月雷锋月里做一件好事……这些做法是好多学生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坚持着的,长时间的不断重复使更多学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学雷锋就是每年三月的事,学雷锋就是打扫卫生、慰问老师、做一件好事,只是走走形式,做做表面功夫,因此,在很多人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为了纠正学生对学雷锋活动产生的错误认识,该校一是召开主题班会,先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了解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反思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学习雷锋,然后在班会上分组讨论、答辩,挖掘雷锋精神的真正意义,对照自身,查找与雷锋精神的差距,怎么做一个具有雷锋精神的人;二是利用国旗下讲话,宣讲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把雷锋的“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使他们的人格更趋完美;三是利用板报营造学雷锋的氛围,板报内容可以是雷锋故事,也可以是对雷锋精神的感悟;四是以活动为载体,在每年的三月组织学生到校外德育基地、同福利院共建的尊老爱老基地、同企业联办的社会实践基地、同武警中队共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一系列的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雷锋精神的体验。
其次,该校把雷锋精神贯穿于具有该校特色的“三三二”主体德育教育模式的始终。“三三二”即“在校讲勤奋、讲荣辱;在家讲孝敬、讲感恩;社会讲公德、讲责任”的“三讲”教育、“自尊、自强、自律”的“三自”教育和“成人、成才”的“两成”教育。
将学雷锋活动贯穿于整个德育教育的始终,用雷锋精神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使该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了身残志坚的吴松钱、带着爷爷奶奶上高中的刘培军、该校学生会成员自发上街为县二中患白血病的学生募集资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并被市级以上报纸和电视台报道。(江玲)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