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皮影戏 悠悠百年情
王大国/图文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鄂西北边陲,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区。“竹溪高腔”是竹溪地方古老剧种,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它是一种运用竹溪方言道白,辅以锣鼓、唢呐,本地土腔土调演唱的地方民间戏曲。具有音调高亢、富有朗诵意味的特点,有平腔、苦平、四平腔等声腔和固定声腔板式。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竹溪皮影戏属地方戏曲,始于清末民初,是运用皮影人物来充任角色,由耍影人为皮影人物用竹溪高腔、山二黄演唱配音来表现故事情节。竹溪高腔和皮影戏在竹溪这片热土上,经过了竹溪本土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加工和提高,在竹溪及周边地区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竹溪高腔皮影戏。
“隔帐陈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艺术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那带有浓厚地方乡土气息的唱腔以及娴熟的耍影技术给观众带来了品味不尽的艺术享受。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竹溪县皮影戏仅有汇湾乡团结村一组柏氏家传,柏兴福是第三代传人,早年在竹溪县兵营乡白沙桂花村住居,1995年移居汇湾乡团结村一组,其祖父柏先奎常年从艺皮影戏演出,柏兴福从小就极其喜爱皮影戏, 1983年组建戏班,并常年在竹溪、竹山各地演出。
柏兴福的皮影是他祖父传下来的。据他介绍,影子有汉路和西路之分,主要区别在影子的雕刻制作工艺上,西路一般是大影子,皮质粗糙,雕刻花色简单,汉路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汉路皮影以其造型优美、雕刻精致而独树一帜,他使用的就是汉路的影子,除人物造型外,还有刀枪剑戟、花草虫鱼、金银殿、龙宫、莲台、洞府、云景等,由于年代久远,更显得皮影古香古色,华贵无比。
搭台唱戏时,先在桌子上支起“戏亮子”, 戏亮子类似于电影屏幕,是用白布或白丝绸在木制外框上绷紧,演出时在幕后置灯亮,以显示影子的各种动作和剧情的展开。影子一般由一至二人在亮子后耍、唱、念、打、做出生、旦、净、末、丑各种人物,耍影人即主唱人,也有耍、唱两分工的,一耍一唱的,耍影人称为“揽门”的,台上一人独唱,后台众人帮腔,音调高亢富有朗诵意味, 主要有迎神调、哭三腔、三腔跑马溜、洋号、喇叭眼等,其他诸如传递“影子”上下场的人和文场(二胡伴奏)、武场(锣鼓敲打)等,统称“打下手”的。皮影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文场主弦是二胡、唢呐,武场用的是土锣鼓,鼓师除掌有“牙子板”外,还多一样不停晃击的“打板”,类似说快板书用的小板,不同的是外观粗糙一些,声音清脆,多数戏曲剧种所用的锣鼓讲究声调的脆亮,竹溪高腔的锣鼓追求的是粗犷、浑厚、深沉,板式也不是其他戏剧锣鼓,运用的则是竹溪民间锣鼓的敲打板式,显得古朴而又充满乡土气息。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据柏兴福讲,他现在还能唱完整的剧目有《薛仁贵征西》、《李渊辞朝》、《红鱼记》、《葵花城》、《西游记》、《张四姐闹东京》、《大战北海》《大红灯会》、《鸿雁下书》、《辕门斩子》、《平贵回窑》等从商朝到清朝有70余部。这些统称为正戏。
“竹溪皮影”与当地众多的民间习俗活动相关联,在旧时农村,皮影戏非常流行,与当地祭祀请神、酬神还愿的风俗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以农家酬神还愿、个人求子、求财等民间习俗活动以及红白喜事助兴,都少不了皮影戏班。有的农户为求神灵保佑其年内无灾无病、百事顺利,年初即许下在家里唱神戏。一般到年终农闲时,请皮影戏班到家里还愿唱戏。若有还愿的农户请戏,当晚先要唱祭神戏,再唱正戏。祭神戏即某人为答谢本方庙神保佑本人等万事吉利的功德,专门为神唱的戏。先在戏亮子前支起桌子,桌上摆放香斗(盛满五谷杂粮的木斗),供献糖果之类祭品,主事人(请戏的主人家)跪于桌前焚香点表、燃放鞭炮,祭神戏即开演。祭神戏一般唱3折,第1折为固定格式,即“揽门的”挑福神皮影驾云上殿,表道:吾乃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一到蓝天门前,观见香烟冒盛,青龙接旨,白虎传信,四值功曹报上灵霄,乃是主人家(表人名)兴起善念,为答报何等神灵(表神位),随领了玉皇持旨,佛家金牌、王娘宝号,奔上五福堂前于主人家(表人名)赐福一回。再表七言律诗4句。2、3折没有固定格式,或前台挑财神皮影驾云上殿撒钱一回,或挑金斗文魁皮影驾云上殿赐官一回,或挑寿星皮影驾云上殿赐寿一回,或挑八仙驾云上殿保佑平安一回。但无论何神登场,都有吉利的道白和诗句。在唱正戏时免不了插混打磕借以提振观众精神,和活跃气氛,按行业称之为“找戏”。
一般情况下,凡来看戏的人,事主家管饭。正戏忌唱涉及家庭伤亡之类的本子。扮演神灵的皮影非常讲究,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影人,更不能在忙乱中顶替出场。由于戏箱内装有神角,因而戏箱严禁坐人。神角登场前,需用香表燎一燎,以示清净。
有的农户过红白喜事,为图个排场、热闹和吉利,也将皮影戏班子请到家里唱戏助兴。所唱本子也有一定讲究,红事一般唱喜庆和欢、夫妻恩爱之类的本子,如《九连珠》等,白事唱追忆缅怀、尽孝超渡之类的本子,如《忠孝图》等。
汇湾河,它蜿蜒曲折,波澜不惊,缠绵于青山峻岭之间,一路浅吟低唱,奏着二泉映月般的丝竹之声,与两岸青山和鸣,空谷足音;清澈,温润,静静的有如处子,羞答答显得那么温柔,那么美丽,那么多情;它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养育着山村的儿女,一代又一代。它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同时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皮影戏在这样的地方存活下来,绝非偶然。柏氏家族传承下来的皮影戏在经历了上百年后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我相信在党委政府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努力保护下,皮影戏一定会茁壮成长为汇湾河畔的一朵奇葩。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