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我不遗憾:一节没有上完的课

时间:2013-12-26 09:19:33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县县河镇中学杨显超
带领同志们到马安中学回来后,学校就积极行动起来学习马安中学开展课堂改革工作。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我也讲了一节汇报课,是八年级数学,课题是《完全平方公式法因式分解Ⅱ》。
上课前,我认真的研究了教材和课标,按照课标要求和教材实际确定了教学目标,细致的分析了教材中的易混点、易错点和易漏点,按照重视基础和关注低层的原则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复习旧知——阅读理解——例题分析——尝试练习——当堂作业”等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始终做到让学生活动为主。
具体过程设计如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习习题:(活动要求:1、请各小组成员先自主回忆完成填空,能填多少填多少,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2、对实在无法完成的,组织小组讨论,组内互帮完成;3、每组确定一名组员汇报,组内困难学生回答记3分,依次递减。)
①因式分解其实是一个多项式的式子变形,它的关键形式也是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定义)
②请回忆并仔细观察后完成以下填空:
(a+b)2= a2+2ab+b2;(a-b)2=a2-2ab+b2;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也是我们运算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类公式,它叫完全平方公式。请把这两个公式分别用自己理解的话表述出来:一、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二、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③请将以上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描述出来(根据以前学过的多项式特征分析):
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项式,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其中,左边两项符号相同时,右边各项全用“”号连接;左边两项符号相反时,右边平方项用“+”号连接后再“-”两项乘积的2倍
④我们在学习此公式时知道,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或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数学式。
(2)朗读并背诵以上内容(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二)阅读理解
过渡语:刚才我们复习了与本课联系非常大的我们以前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有关特点,为我们这节课顺利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面
1、请读课本第117页,结合刚才复习内容,弄清楚思考中的两个问题:
2、要求:
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学习课本,请弄清楚两个多项式的结构特点,并正确的描述出来;(小组长组织组内互相描述,预备确定一名同学汇报)
②课本方框中的算式形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关系?(对比观察上下两组算式)
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形式要点是什么?(请认真观察方框中左边多项式的特点。)
(三)例题分析
1、认真阅读课本第118页,对比例5和例6中算式和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组员汇报)
2、请小组内详细理解分析例5、例6中的每一小题;(要达到人人会表述,并预备组员汇报。)
(四)尝试练习
1、出示练习题
(1)25a2-80a+64 (2)-3x2+6xy-3y2
2、组员汇报演板。(小组观察题目,讨论注意事项,推荐组员演板,组员做题并相互订正,组间派组长互换检查正误,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点评指导。)
(五)当堂练习
提问: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来进行因式分解,我们要把握的关键点是什么?
2、什么是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它主要是针对哪种情况进行的?
3、P119练习2及复习3
反思
在本节课的课堂设计时,在设计理念上,我注意从激发学生的思考着手,以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为导向,在教学方法上,始终以小组自主合作为指导。
在复习旧知环节,我认为本课最关键的是把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把握清楚,只要把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完全把握了,后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就不在是困难了。在我设计的以上一组填空复习题,旨在让学生学会用前后联系的方式学习、学会钻研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充分把握这一方法,对本环节我预计了十分钟时间,学生们也能按照我给出的要求进入学习状态。或许对初次使用这一方法不适应,或许对以前学习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没有把握好,同学们学得很慢,光这个环节就用了近20分钟。但是,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还是进一步把握了。
进入阅读理解阶段,同学们也许有了刚才的体验,很快进入状态,认真的自主开始读书。但是,我发现,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着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而已,没有带着问题思考、做记号和相互探讨的动作,思维的活跃性才刚刚启动一样,审题时对于稍微变换一下方式的问法都无所适从。等把这个环节基本进行完毕,下课铃声响了。
按照教学设计,这节课的五个环节我只进行了两个环节,还有三个环节都没有完成。按照传统的课堂模式,这应该是一节失败的课堂。我自认为,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环节,但是,已经开始启动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开始接收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时的茫然,随着这种方式的持久的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钻研和合作交流探讨的学习习惯,尘封的思维也会随之被打开,学生就会感受到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合作共进的快乐!如果能够让他们坚持下来,并且形成一种品质的话,不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吗?
面对这样一节没有上完的课,我不遗憾,我更期待更多这样脚踏实地,能够发展学生能力的课。我相信,学校的课堂改革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