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镇中心学校抓均衡教育谋课堂改革纪略
通讯员:邹琪林杜大贵
《今日竹溪》12月25日讯:今年以来,在改革的道路上,中峰镇中心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抓学生均衡发展,谋课堂改革,在解放中营建幸福的教育生态!
抓均衡发展,寻找教育的原点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育的原点在哪里?“先成人,后成才。”这是中峰镇中心学校长陈汝波一贯身体力行的做事宗旨和治校准则。
该校通过“养行教育”、“孝行教育”、“雅行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
该校成立了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合唱、绘画、数学兴趣班等七个特长班。每周二和周四的课外活动,校园内都汇聚成了欢乐的海洋:跑道上,学生在练习跑步;球场上,学生在练球;三用堂里,合唱班的学生在练习合唱;功能室里,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为自己的作品涂色;多媒体教室里,数学兴趣班的学生们在神情专注地听老师讲解数学题。这些都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均衡发展以来的一幅幅生动画面。
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让每位学生每天至少阳光运动1小时活动成了该校落实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抓课堂改革,回归教育的本源
课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该校课改在非议中徘徊时,校领导坚定信念,大胆探索,义无反顾地奏响了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曲。
变革,必然伴随着摒弃旧习惯的阵痛,但也会迎来新生的快乐。中峰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过怀疑和追问:是否,课改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常不停地反问自己,我的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学到什么?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教务主任王勇如是说。
还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在这样思考着、探索着。“在课改中,我有了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经常忙着备课、查阅资料,新课改促使我不断学习。”数学教师段海迪感慨着。在课改中,她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科处老师刘江武也道出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开始课改时,由于放手让学生自学,总觉得每节课时间好像都不够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学生们才渐渐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该校教学正渐渐走出一条返璞归真之路。学生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上表现得愈加精彩,课堂上因凝眉思考而倍加专注的眼神,讲台上因头头是道而更显自信的神采,小组中因互帮互助而愈发融洽的氛围……这些都是该校在推行课改以来,课堂上的“新风景”。
春风化细雨,生本之花始吐艳
中峰镇中心学校变化巨大,教育教学成就显著。中考上线人数多次位居全县乡镇第一。应用班班通电子白板教学已成为教学常态,徐辉权、汤守升等老师的教研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论文奖,余以学、谢丽娟等老师辅导的多名学生参加“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方先友、谭国林等老师辅导的学生参加“‘巨人杯’2013年第23届初中应用物理竞赛”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该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学校后勤保障‘四个创建’活动先进学校”、“十堰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堰市绿色学校”、“中考质量优胜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中峰镇中心学校的改革依然行进在路上。笔者相信,在全体中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该校的教育会更加幸福,生本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娇艳!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