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纪实
近年来,竹溪县新洲乡以“周清月结”抓综治为载体,紧紧围绕创建“和谐平安新洲”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预防为主、打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综治责任,夯实综治基础,深化平安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狠抓队伍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为全乡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乡上下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该乡先后荣获2012年度全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第一名、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和2013年度市级平安乡镇等荣誉。
抓机制,重管理,坚持完善周清月结机制
始终坚持并完善“周清月结”工作督查制。按照“每周工作计划与分月阶段工作相对应,分月阶段工作与全年目标任务相吻合”的要求,注重对社会管理工作的过程管理,确保全乡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周清月结”即:各驻村干部对每周应开展落实的工作目标清晰,对每周村级工作进展落实情况清楚;乡党委政府分月对村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总结,每月对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结硬账。内容与方法是:
(一)、联系村领导定期驻村。每位驻村干部原则上每周不少于5天在村时间,要求一律实行“住村制”,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机关值班干部兼有驻村任务的,每周不少于2天在村办公时间。因分管工作确需占用驻村工作时间的,必须向主要领导报告。驻村干部要对所驻村的所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示范引导,但不能包办代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心系群众,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力求排查矛盾,将每周矛盾排查情况书面上报乡综治办,能化解的尽量化解,不能化解的做好政策解释与思想稳控工作,要带着村干部干,做给群众看,身体力行作示范,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二)周末例会月末总结制。每周日晚6:30--8:00准时召开驻村干部工作例会,上交《新洲乡村级工作“周清月结”日志》,听取每位驻村干部上周工作完成情况,明确本周工作目标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机关例会结束后全体班子成员及联村领导召开综治信访分析会,会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化解问题,暂不能解决的则制定出统一口径,做好稳控工作。每月召开一次驻村干部“周清月结”通报会对“周清月结”工作法履行情况进行通报。
抓统筹,明责任,全面落实综治各项措施
明确综治工作责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平安重于泰山”的理念,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了村、单位党支部书记负责制,建立健全了综治工作制度,做到了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同时乡党委政府与各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及和谐平安创建工作责任书,强化了工作检查、督促、考核,使综治工作落到实处。
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认真开展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集中活动,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双管齐下调解工作机制,将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调处化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夯实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基础。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机制。我乡建立健全了党政统一领导、综治办组织协调、有关乡直单位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的“双管齐下”调解体系,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案施策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采取“一个纠纷,一名领导,一个调处班子,一套方案,一包到底”的新办法。对于长期遗留的疑难复杂纠纷和重信重访案件,实行定领导、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间和包调查、包调处、包解决的“四定三包”责任制,调处销号,限期解决的新机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效控制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完善综治工作机制。一是联调机制。建立以和谐平安联创中心为主导的联调网络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大调解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对于跨部门、跨行业及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实行联调,限期化解。二是联防机制。建立健全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导、治安巡防队员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治安联防工作网络。三是联动机制。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了应对突发事件各种小组,确保能够及时、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四是联治机制。定期组织综治、公安、工商、安监等部门的人员排查农村治安突出问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五是联创机制。围绕和谐平安创建总体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开展以“和谐平安村、单位”等为主体的创建活动,确保和谐平安创建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抓排查,重评估,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紧紧围绕潘口电站移民遗留问题、库区滑坡搬迁、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林地纠纷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五坚持、两及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是坚持每天信访、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的排查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做到了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党政班子成员全天在乡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接访活动,接待来访群众。三是坚持每天平安报告制度。规定每天下午5点之前,各村(单位)向乡综治办报告当天稳定情况,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四是坚持领导干部包案调处制度。对于“急大难”信访、矛盾纠纷及安全生产问题,及时召开乡党政专题会议,研究包案领导,确定责任人、责任单位,限期调处。五是坚持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对于突出的信访问题,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现重大信访、稳定、安全生产问题第一时间内向乡党委政府报告,并及时化解。2013年全乡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98起,调处192起,调处率达97%。
抓打击,重预防,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治安方面突出一个“打”字。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定期开展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工作,及时制定整治方案并认真落实相关整治措施。
安全事故方面突出一个“防”字。定期组织人员对加油站、学校、地质灾害滑坡点、商店超市进行隐患排查,定期对学校、集贸市场、医院等单位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群众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全乡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群众来信来访突出一个“疏”字。以创建“平安新洲”为依托,坚持每日领导接访制度,每天安排了一名党政班子成员坐班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用热心、真心、公心化解矛盾纠纷。
为了深入推进“平安新洲”创建工作,新洲乡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十户联防活动,提升农民防控能力和水平,强化社会管理,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目前,各村已把联防信息上报乡综治办,进行分类整理后归卷立档,备份也已送至县综治办。截至目前,全乡移动联防已达一千余户,电信联防已达六百余户,更好的促进了我乡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抓试点,重实效,努力创新社会管理
近来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规模的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该乡加强社会重点人群的管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一是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各村结合村小多媒体教育设施,建立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学习、娱乐场所,健全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的各项制度。二是落实一名爱心妈妈。选择有责任心的女老党员、邻居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爱心妈妈”。三是定期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由乡综治办、法庭、公安派出所、安监办织组法律宣讲组新发、双龙、马家河三个工作片区举办法律、安全知识讲座。四是写一封亲情书信。组织留守儿童定期与外出务工父母通信,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向父母进行汇报。五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要求在校留守儿童每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将事情的经过和体会记录下来。六是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按照全乡总户数3:1的比例采取开会动员、群众评比、申请、呈报、审批、公示、授牌一系列程序进行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与效应。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